美团和大众点评是同一家吗?美团点评是什么公司?
大众点评一开始是美团的对手。美团正式上线是在 2010 年,大众点评于 2003 年创立,双方曾在团购赛道的千团大战里混战厮杀。后来,美团靠碾压性融资和地推铁军,坐上了团购行业头把交椅。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5 年上半年美团在团购市场份额约 52%,而大众点评的市场份额约 30%。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分析师庄帅向品玩指出,大众点评之所以落败,就是因为欠缺团购之后的履约体系。
这一背景下,2015 年,在双方共同的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促成下,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为 “ 美团点评 ”,大众点评是生活消费决策入口和内容分享平台,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则实现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链条。
这桩交易的口径是 “ 合并 ”,最初两家公司宣称人员架构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但很快,美团借助密集的组织架构调整和数据打通,蚕食了大众点评。
合并后的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发生在 2015 年 11 月。该轮调整中,美团原高管仍集中在核心业务和前台业务上,原大众点评业务的高管则被打散:原大众点评 COO 吕广渝负责到店综合事业群,兼点评 COO;原大众点评副总裁陈烨担任广告平台负责人,兼点评副总裁;原大众点评 CTO 罗道锋调至中后台,负责技术与数据。同时,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也发布内部信,表示自己不再担任联席 CEO,转任董事长。但那之后张涛的精力基本不再放在公司,而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等其他生意。
在合并之后的第二次调整中,随着美团确立 “ 三架马车 ” 的事业构架,大众点评被进一步打散,和到店综合事业群一起,划入综合事业群;在 2017 年 12 月的架构调整中,点评平台又和到店餐饮、智能支付等一起,被纳入 “ 新到店事业群 ”;在 2018 年底的调整里,点评平台所在的到店事业群成为最大的现金流部门,同时,点评 APP 作为美团点评的两大用户平台之一,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统领。
伴随着密集变动,上述三位原大众点评核心管理者都已离开美团。在 2017 年 1 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吕广渝退休,他的职位由张川接任;陈烨于同年 5 月离职,广告平台同样由张川接任;罗道锋于 2019 年离职,其职责由王慧文兼任。
比组织架构的 “ 瓦解 ” 更深层次的,是数据和内容的消化打通。2018 年 9 月在港上市前后,美团就仿照着精神层面的偶像——亚马逊,在内部推行 “ 车同轨、书同文 ” 的大一统,尝试打通各个业务之间的数据。
据 36 氪报道,美团打通数据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了美团全平台、大众点评以及摩拜单车,而美团平台则包含了外卖、酒旅和到店等核心业务,以缩短流程,促进多个业务线的协同效率。
打通之后,美团、大众点评、摩拜平台各个账号和背后的大数据统一起来,用户画像更加清晰,广告推送也越发精准,当然,商业价值也越大。
在具体的业务上,大众点评一方面不断弱化工具属性,增强社区属性——而这正是美团一直求而不得的。庄帅介绍,“ 一家餐厅好不好吃,什么菜好吃,美团从 2017 年就想并到自己的体系来 ”,但美团 App 作为高频的工具和内容天然有冲突,工具是用完就走,越快越好,内容平台则是使用时长越久越有利。饿了么 CEO 王磊曾向品玩透露,打开饿了么 App 的时间越长,下单转化率越低。基于此,大众点评拥有的 UGC(用户生产内容)内容,承担着提升社区活跃度和粘性的重任。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公司们去线下挖掘流量时,点评作为对接线下商家们的平台可谓是手握富矿,极具变现价值。
如果你经常去购物中心吃饭,可能对排队叫号应用 “ 美味不用等 ” 并不陌生。庄帅介绍,早年美团也曾和美味不用等接洽过投资事宜,但这桩投资被同在上海的大众点评拿下。2015 年 10 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美味不用等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美团的怀抱。
线上排队叫号应用的价值在于,食客不用一直在餐厅门口等位,可以腾出时间逛商场,贡献更多营收。因此美味不用等广受购物中心欢迎,积累了很多购物中心和热门餐厅资源。目前美味不用等的运营仍由大众点评负责。
此外,大众点评的搜索入口参照百度的竞价排名,在结果中安插广告变现。大众点评的餐厅等供应链资源同步用上了美团的平台,也就顺理成章。
上一篇:4年内闭店80家 高管连番变动:沃尔玛中国何去何从?
下一篇:英伟达为什么要收购Arm?NVIDIA收购Arm事件始末解读
更多"美团和大众点评是同一家吗?美团点评是什么公司?"...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科达利(002850)
投资亮点 1.公司增长来自于欧洲宁德与Northvolt 项目,且海外订单盈利优于国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