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造就了康菲的傲慢和无赖?
简介:去年6月4日、17日,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河蓬莱19-3油田B平台和C平台分别发生溢油事故,导致河北辽宁部分养殖生物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受损,并引发渔民的索赔问题。
今年1月25日,农业部公告称,经行政调解后,农业部与中海油总公司以及康菲石油三方达成一致,由康菲石油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赔偿、补偿问题。
29日,渔民的代理律师称此法案有法律瑕疵,将会继续进行索赔诉讼。对此,康菲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尊重由农业部提出的这一赔偿方案建议,渔民若不接受,有权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索赔。
点评:康菲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自2011年6月爆发至今已逾半年,震惊全国,漏油事件使得康菲公司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截至去年年底,溢油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但这并不是康菲“名扬天下”的原因。康菲公司对漏油事故处理的拖延和对民众、政府傲慢的态度一再惹怒国人,触及政府和百姓的忍耐底线。
事故发生之后,康菲公司屡次发布公告强调已将污染“清理完毕”但事实是,蓬莱海面上依旧油污不断。海域污染严重,大批海产品发生病变,死去,沿海渔民的损失惨重,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事故发生3个月后,康菲中国公司才慢条斯理地意思了一下:表示将为漏油事故设立专项基金。这一消息与“9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责任单位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封堵溢油源,认真清理油污,彻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的消息仅仅相隔一天。康菲宣布“第一项基金是赔偿基金,第二项基金是环境基金。”而后,再无其他细节披露。大有敷衍了事、虚与委蛇的韵味。
又过了3个月之后,迫于舆论压力,康菲第一次公布两项基金的信息,且只有寥寥数行。
关于“渤海湾赔偿基金”,康菲称“目的是向受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事故影响的公共和个人索赔者提供公平、迅速和简便的赔偿。该基金将由独立机构进行管理,受理所有合理的索赔要求。索赔者可以自由选择通过磋商、向赔偿基金提出索赔申请或寻求其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关于环境基金,康菲在发布的信息中说:“基金将重点支持湿地保护、水质改善、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及风险管理等”。“我们正在着手建立一个由第三方学术专家和环保机构组成的委员会。我们将于2012年第一季度公布该委员会成员名单,他们将为未来项目的筛选和监督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我们将对基金进行透明管理,定期对外公布进展,并听取当地社区和环境组织的建议。”
而基金设立的具体金额等,却一直并未披露。
康菲公司公告的两项基金的官网:渤海湾赔偿基金网站(www.bohaibaycompensationfund.com)直到龙年春节仍是一片空白,显示“建设中”。
直到近日,才有公告称“经过行政调解,康菲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河北省、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康菲公司和中国海油从其所承诺启动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基金中,分别列支1亿元和2.5亿元人民币,用于天然渔业资源修复和养护、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康菲公司官网称:“与农业部、中国海油签订的协议,就达到了康菲石油2011年9月宣布的赔偿基金的目的。”
那么,康菲公司何以如此猖狂,如此傲慢?康菲的糟糕表现首先当然是其企业道德的真实,但这并非全部,更不是核心。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海洋法制监管的漏洞和不重视。
其实外国油企漏油事故的发生并非中国独有,但别的国家就有处理的很好的先例。
1989年3月24日,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由于船长喝醉了,掌舵的三副未能及时转向,撞上阿拉斯加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的礁石。1100万加仑的原油泻入海洋,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污染带,造成这一地带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难以全面消除,由于石油泄漏量太大,至今仍然残留在阿拉斯加水域中。
从此,美国极为关注石油对海洋污染的环境问题,完善了相关法律和应急机制。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后,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及时启动相关机制,迅速动员大量人员及时清污,不仅对BP构成极大压力,也为各地有效应对和清理污染提供了有效保障。
2011年6月发生的康菲漏油事故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顾事故的始末,我们不难梳理出康菲处理问题的态度:事发之初能拖就拖,尽量封堵消息;无可抵赖则及时回应,在抢占舆论落点方面不缺席;貌似真诚、虚与敷衍,对真相“无可奉告”……
谁纵容了康菲?说到底,还是中国法制监管的严重缺失。美国罚BP,依据的法律有好几部,如《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濒危物种法》等,中国罚康菲,能依据的只有一本原则性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造成污染的罚款上限是20万元人民币,如何利用该法进行生态索赔,中国没有经验。
有美国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处理的案例在前,康菲的姿态显得越发无赖和令人堵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康菲不仅使中国相关的海洋监管部门陷入了被动和尴尬,同时也是在跟全体中国人“叫板”,如果不是公然为敌的话。
2011年8月24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在媒体会上声称的“我们尚未收到任何关于赔偿的要求”从反面证明了中国在环境索赔上,法律、程序和经验的多重缺失。
康菲迄今的道歉都是舆论压力“挤出来的”,看不出他们有用与“国际标准”相称的实际行动向中国社会致歉的意愿。
但是,没有人和企业是天生的守法者和企业公民,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当不遵守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会受到惩罚,甚至还能带来利益时,谁会把法律和监管当回事?
一些跨国企业在本国或发达国家守规矩,在中国却不太守规矩 。“康菲在安全方面是非常舍得投入的,甚至可能是最舍得投入的石油企业,他们怎么会忽视安全?”曾担任康菲中国安全工程师的朱成业无法想象,自己的前雇主会出这样的事故。但是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康菲把渤海钻出了漏洞,也钻出了中国法制上的漏洞。
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事件多发,如何让企业有所忌惮、处理好环境污染的赔偿问题,已成为关涉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公共话题。我们遗憾地看到,无论是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还是松花江污染事件,又或是去年发生的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在环境诉讼及赔偿问题上,我们一直无能为力。
康菲漏油事件从另一方面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操练机会。希望相关各方能以此为契机完善法律法规、积累宝贵经验,着手在法律条文、监管队伍和应急机制上多方修补漏洞,避免重蹈覆辙。
上一篇:顺应潮流 当行贿已成为必然
下一篇:三亚何时能不宰人
更多"到底是谁造就了康菲的傲慢和无赖?"...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