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在当前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暂时只能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做出与市场化管理更接近的转变,从而最终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经验。
日前,一则包括招行等数家银行正进行利率市场化初步试点的传闻在坊间不胫而走。而招行却否认了此事,包括上海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均表示对此并不知情。但需要肯定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全面稳定的发展,以实现利率市场化为目标的新一轮金融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在“十二五”规划中,再度提出了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去年年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要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思路下,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将有明显进展,央行将批准具有财务硬约束的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此外,央行研究局等部门也同时对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做了专门研究,尤其是去年12月29日,央行在其网站发表了署名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价格总水平稳定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专题文章,显示出当前在金融业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有所加快的现实压力下,利率市场化似乎即将进入快车道。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发展体系来看,要实现这个转变尚有不少问题待解。
首先,从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推动因素来看,实施存贷款基准利率管制是为了弥补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银行所受的损失,但是从2003年以来实施的这个改革本质上是全体国民承担了财政转移,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到2008年期间,通过降低储蓄存款利率,储户损失了高达6900亿元的利息收入。目前这个利差管理最终如何解决,需要一个答案。
其次,虽然银行业经过数年改革,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工、中、建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进入了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之列。但是这个成绩的取得绝大部分是靠着国内市场的垄断优势获得的,存贷款基准利差是最大的利润来源,属于典型的大而不强。
事实上,当前不少人士也担心,随着利差的缩小乃至消失,国内银行业面临如何找到新的盈利渠道的难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就指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我国以及世界后危机时代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往的利率定价以及信贷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得到切实转变。但是在当前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暂时只能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做出与市场化管理更接近的转变,从而最终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经验。
上一篇:交易所“兼并潮”放大全球市场风险
下一篇:G20财长会能否打破“G0”预言?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