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城市调控收紧 政策频出稳定市场
8月的最后一天,热点城市纷纷“动手”收紧调控。被称为“中国房价最贵二线城市”的厦门正式宣布自9月5日起重启住房限购政策;与此同时,武汉晚间宣布限贷,9月1日起二套房首付最低40%。而在此之前,南京、苏州、合肥等大热的二线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稳定市场。业内认为,随着厦门重启限购,南京和合肥等地的压力会“非常大”,二线“四小龙”全部重启限购也是大概率事件。
厦门限购“撞”上武汉限贷
8月31日,对于楼市已经热了不少时日的重点二线城市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厦门时隔两年重启限购,武汉则宣布限贷措施。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发布公告,将从2016年9月5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这是月内继苏州之后,第二个重启限购的城市。据悉,至2017年,此次限购政策对象将被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购买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与二手住房。而限制对象分别是: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相比之前苏州执行的宽松版门槛政策,厦门限购政策相对要严格很多。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厦门合计成交15875套商品房住宅,其中144平方米以上部分占比为15%,也就是说未来85%的房源将被限购。
8月3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联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关于调整武汉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通知》,《通知》中指出,在武汉市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购买商品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4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厦门7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4.6%,涨幅再次高居全国第一。这已是厦门新房价格连续17个月上涨。位列2016年楼市“四小龙”的厦门,被称为“中国房价最贵二线城市”,甚至将一线城市广州的房价甩在了身后。业内认为,厦门重启限购,是通过收紧调控来稳定市场的举措。
热点城市“四小龙”压力很大
2016年的楼市,热点二线城市表现惊人,尤其是被称为“四小龙”的厦门、合肥、南京和苏州:量价齐升,存销比持续下降,地王不断刷新纪录。热点城市压力很大,先后出台相应政策收紧调控,全部集中在8月份。
8月9日,已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合肥出台新政,对多种情况下的购房情形实行拒贷。
8月11日,南京和苏州同时发布新政启动楼市调控。
南京开创性发布了“摇号拿地”政策,并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比例。贷款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买二套房,除高淳、溧水外,其他地区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5%;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除高淳、溧水外,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50%。
苏州则重启限购政策,成为第一个限购的二线城市。“苏十五条”还明确,居民家庭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苏州市区(不含吴江区)由40%调整为50%;居民家庭已有两套及以上住房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继续停止发放“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房价上涨过快,土地市场过热,是热点城市调控收紧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厦门重启限购,南京和合肥等地的压力会“非常大”,二线“四小龙”全部重启限购也是大概率事件;多个二线城市跟进收紧调控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政策频出但不能信“传言”
随着“金九银十”旺季的到来,楼市“因城施策”在宏观层面上继续保持。近期,调控政策频出也导致了市场动向变化剧烈,比如:上海因楼市政策的“传言”引发了假离婚急买房潮。
截至8月31日19时,上海当天一手房成交1929套,并已连续5天超过1000套。在这个“疯狂”的数据背后,是“传言”引发的假离婚急买房潮。据了解,近日,“9月1日起上海实行新的限购政策,认房认贷,首付提高,离婚两年后方可购房”等传言四起,为了避开买房限购、避税、享受首套房低首付政策,上海当即掀起了“离婚潮”,各区民政局门口排起离婚长队。上海市住建委紧急辟谣,明确表示“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但这仍未能阻止前往离婚登记处的人群。
近期“高价地”的频繁出现也是出现恐慌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购房者的心理来看,比较房价上涨和房贷收紧两个方面,房贷收紧带来的“伤害”更大。因为传言9月1日要出台政策,所以这个时候确实会出现部分恐慌性购房的做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信贷依然是房地产调控唯一有力的政策,现在看,这一轮楼市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加杠杆,而谣言正是涉及信贷杠杆的收紧。
更多"热点城市调控收紧 政策频出稳定市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榕基软件(002474)
投资亮点 1.2016年3月31日公告,公司于2016年3月29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