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投资机会多多 6.5%的增速底线并不慢
CFP
CFP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马芸菲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国GDP增长目标也正式亮相,6.5%~7%的增长区间在数值上并没有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这毕竟是GDP增长目标首次以区间的形式出现。以小区间“搏”大的发展空间,许多评论认为这个区间体现了中央调控经济的“用心良苦”。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5%~7%的增长区间比较客观,6.5%是“十三五”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底线,7%则是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从国内外的大环境看,超过7%也不太可能”祝宝良说。
随着增长区间出炉,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社会是否能够承受所谓“中低速”增长,6.5%这个增长底线究竟算不算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也特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6.5%底线的出炉过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目标为3%左右。而今年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的首任就是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十三五’期间GDP增速目标为6.5%以上”也被写进了“两会”正在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因为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6.5%是增长的底线。”祝宝良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关于“6.5%”这一底线的来源,近日,“十三五”纲要草案起草参与者——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岳修虎进行了解答。
岳修虎透露,作为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GDP增速的设定,程序是非常复杂的。据他介绍,这个指标的确定经历了前期的委托第三方研究、中期的经济模型推演、后期的多方面反复研究论证。
在该项指标的设置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曾委托相关专家采取“背靠背”研究的方式,专门针对“十三五”时期的潜在增长率进行系列研究。同时,为了提高科学性,他们也搜集了其他专家、市场领域分析员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等对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的各种研究。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对‘十三五’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表明未来增速)都在6%至8%之间,大部分是在7%左右。”岳修虎说,这是国际国内对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较为一致的看法。
根据上述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了6%、6.5%、7%三种增速,在CGE模型中进行模拟论证。CGE模型是一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计量模型,是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在这个模型中,要综合考虑能否实现就业目标、城乡居民收入、资源环境支撑等多方面因素。
当然,6.5%以上的目标不只是专家测算和模型推演的结果,还经过了决策层的反复论证,才最终确定。
“我们制定的增长速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岳修虎解释,GDP增速长期超出潜在增长率,会付出代价;低于潜在增长率,可能有就业不充分、要素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也不是好的选择”。
受访专家认为,这个增速既考虑了发展条件的支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需要,也为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留下了空间和余地。
从基数上看,6.5%其实也不慢
2015年,中国GDP增长首次“破七”,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热议。事实上,据凤凰财经的统计,我国历年的GDP增速,也曾有过短时间跌破7%增长的时候,比如1980~1981年、1990~1991年、1997~1998年这几个时间节点。当然,中国经济的这些阶段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刘世锦的梳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主要的引擎是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个大的发展,城市里相应的是轻纺工业。然后到大概1989年、1990年以后出现一次换挡。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转入了另外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主要的驱动力量就是像家电,也包括钢铁、装备工业、基础设施、金融、股市等。一些新兴的产业也开始发展了,这都是那个阶段主要的驱动力量。
刘世锦认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这些增长动力在减弱,所以那个时候增长速度放缓,经过几年的调整以后,从2002年下半年以后又开始一轮新的高速,这个高速增长主要动力就是房地产和汽车。这个增长动力一直持续到2010年左右。由于2008年中国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实行了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2009年中国经济有一个大的回升,到2012年一季度达到一个高点。到目前为止是超过6年的时间都是速度逐步地降低,直到现在的“破7”程度。
既然此前的几次“换挡期”都挺了过来,“十三五”这5年的经济增长能否超过7%?“从国内外的大背景上来看,我觉得不太现实,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守住6.5%的底线。”祝宝良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并且,刘世锦认为,就今日的中国经济而言,6.5%的经济增速一点也不慢。因为从中国来讲,中国现在的经济基数已经很大了。现在增长7%,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较,每个百分点所包含的新增长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新增量就是1000亿元人民币,因为当时经济总量是10万亿元人民币。最近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GDP总量已经是67.6万亿元了,到2016年,要增长一个百分点,增量就将近7000亿元。
也就是说,从绝对量上来讲,我们现在即使增长7%、6%,比过去增长10%的量还是要大得多。
同时,祝宝良也认为,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在从高速到中高速换挡的过程,每年GDP增速降0.2%、0.3%是合理的。当然,政策的调整应该给出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在经济下行时期非常重要。未来新经济增长点在哪?
那么进入“十三五”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儿呢?中国央行原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依然很大、公共产品供给匮乏,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仍然是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0年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仅为日本和韩国的18%。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基于此测算,如果我国用10~20年时间赶上日、韩目前的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未来5年每年将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李稻葵建议,要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不同于以往的新增长点,必须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特别是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办法,形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可持续融资渠道。为此,可以考虑成立基础设施长期建设基金,把基础设施融资从银行贷款中转移出来。这样既能降低基础设施融资成本,也能更好地让全社会监督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同时,促进生产能力更新和绿色化也被看作是未来5年的新经济增长点。李稻葵提出,以钢铁为例,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在10亿吨以上,其中至少一半的生产能力是高度污染的。如果一方面加强环保监督,强力淘汰一大批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补贴新生产能力投资,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环保的生产能力,布局在河北、山东等沿海一带,利用国际上高质量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加上清洁生产技术,就能够大大降低钢铁行业的污染。根据测算,每改造1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将带动至少8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于2015年规划的高铁的投资量。如果能够花5年时间完成钢铁行业的基本改造,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2%。同样,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进行改造。实施这一措施的关键是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关,以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到新产能中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压缩生产能力,以提高钢铁、水泥等的市场价格,让这些行业的清洁环保投资有利可图。
最后,在扩大消费上继续加力。目前,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1.2%。李稻葵建议,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过程中,政府还应对消费加一把力,对一些重点消费给予支持。
更多"“十三五”投资机会多多 6.5%的增速底线并不慢"...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蓝盾股份(300297)
投资亮点 : 1, 公司从事提供信息安全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企业级信息安全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