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三年内完成 每年将节约1500亿
综合新华社、晨报记者 邵丽蓉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
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对其他司勤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指导意见提出了补贴标准的上限,即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中央国家机关本级涉及改革的车辆近5000辆,对于取消的车辆,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处置后的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新闻解析]
取消·补贴·拍卖
——聚焦公车改革三个关键词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此次面向全国的公车改革,取消、补贴、拍卖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词汇。
关键词:取消
对于公车使用,曾有人调侃道:三分之一时间公用,三分之一时间领导私用,三分之一时间司机和他人私用。
“一些公车司机和乘车者高高在上,感觉良好,不时违反交通规则,有的还能免除高速、停车等收费,耀武扬威,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怨言日重,不时以‘吃了一头牛,坐了一栋楼’来加以讽刺。”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对记者说。
“取消”正是这次公车改革的核心。指导意见提出,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有人提出,取消公车会降低公务活动效率。周天勇指出,“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如今驾车技术已经普及化,党政干部完全可以自己驾车。”
关键词:补贴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那么,发放补贴是不是比养车省钱呢?据统计,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总数的近六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车改后首先减少的是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其次,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公车更新成本。此外,还能减少因油价上涨、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
关键词:拍卖
近年来,先行改革的地方在公车拍卖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暗箱操作上。有的单位内部人员在拍卖时提前打招呼,甚至通过幕后操作使公车以极低价格落入有关系的人手中,或让公车变为曾经的使用人或司机所有。拍卖过程中的甩卖和贱卖,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公车拍卖的公平公开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专家提出,实际操作中还要细化封存停驶、鉴定评估、集中处置等步骤,由鉴定评估机构评估基准价后,车辆实际成交价格不低于基准价。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车拍卖除了要有细化的流程、精密的安排,最重要的是公开拍卖结果及拍卖所得的流向,让公众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新华时评]
车改更要作风改
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公布,标志着全国范围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回顾中国公车改革的历程,如果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已经“摸着石头”探索20个年头了。20年间,有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车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进行过各种公车改革的实践,但大部分或陷于沉寂,或效果不佳。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些干部享乐主义和崇尚奢靡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当改革触及本身利益时,动力就不足了。
长期以来,一批党员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追求奢靡享乐,公车要超标买大排量、高配版;不给派车就不下基层;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有“三驾马车”:城里坐轿车、下乡坐大排量豪华越野车、考察坐高档商务车;还有的甚至将公车当私车随便用。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屁股坐得软了,步子迈得少了。便宜占惯了,自然也就吃不了苦,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这种“轿子抬出的老爷作风”不仅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弱化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应当看到,公车改革固然可以改变现有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幅度降低相关行政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但公车改革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公车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干部转变作风,革除掉一些干部身上的“老爷作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
公车改革既是改制度,更是改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和虚浮作风。所有参与此次改革的机关和单位,都应该认清公车改革的深层意义,不管改革涉及的面有多广,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将公车改革方案执行好。同时也要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渠道,防止公车改革出现阳奉阴违、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新闻释疑]
究竟能降低多少行政成本
实际支出总规模可能下降7%
综合新华社、晨报记者邵丽蓉报道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将以何种方式处置取消的车辆
公开拍卖,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照顾
综合新华社、晨报记者邵丽蓉报道
随着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16日向社会公布,酝酿已久的公车改革正式启动。对此,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央国家机关本级涉及改革的车辆近5000辆,需要处置的车辆由国管局负责处置,目前国管局已着手启动公车处置相关机构的选择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取消车辆的处置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甩卖贱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取消车辆的鉴定评估、拍卖机构和解体企业,都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做到充分竞争;除必须报废的车辆外,其他车辆面向全社会公开拍卖,阳光处置,车辆拍卖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特殊照顾,欢迎单位和个人参与竞拍,拍得的车辆落户必须符合当地交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车辆处置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能否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车补不能成“创薪”,运行要透明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此次改革方案措施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让民众对狠刹公车腐败寄予厚望。这次改革能否遏制住“车轮上的腐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此次车改是历史性进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长期以来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都用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地方试点曾惹“创薪”质疑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沈荣华认为,如同以前通讯费补贴从实报实销到“包干”形式一样,这种补贴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实际中也许会有小矛盾,比如有的工作外出比较多,可能费用不够,有的出门少,费用也许结余,但应该是控制在一定幅度内的。
公车运行应公开透明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 GPS 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专家点评]
李永忠——反腐专家
袁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
公车改革是“限制三公”的破局之举
在反腐专家李永忠看来,本次改革“是破三公的最佳突破口”,也是提升党心军心民心的一大举措,且称《方案》是“20年的改革成果,步履极其稳妥。”
李永忠给记者罗列了一堆数字:文化部2010年因公出国经费1.7亿元,公务用车1.3亿元,公务接待6800万元;民政部2010年这三个数字分别是4100万元、2500万元和1500万元。可见公车消费额在“三公经费”中位列第二,远远高于公款吃喝。大量公车的存在,对社会国家危害巨大。“大量公车消费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污染,更是一种腐败。”他指出,官员的腐败违纪违法行为借助公车的轮子有了拓展,公车给其在8小时外的权利泛用和乱用提供了空间。
李永忠进一步指出,在饱受病诟的三公消费中,公车消费是最容易“下刀”和“见效”的一项。“限制公款吃喝,领导干部可以转战会所,但限制公车使用却容易落实。根据上报编制人数,清晰梳理。因此公车改革,是三公消费改革的突破口,是破局之法,为进一步改革三公消费打下良好基础。”
要建立群众监督检举机制平台
数年前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进行公车货币化改革,区委、区政府正职每年补贴8万元,区人大、政协正职每年补贴6.5万元,此举被指是“变相加薪”。近年来,地方在试水公车改革的过程中,也有被公众质疑公车补贴款过高以及公车贱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袁峰指出,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公车滥用和公车行政经费开支,但还要兼顾工作的需要。因此对工作人员要制定更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防止“不坐车也不干活”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建立群众监督检举揭发的机制和平台。公车改革是一大功绩,但要谨防“又享补贴又用公车”的现象发生。对此,要依靠和大力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李永忠也表示,公车改革要“先抓大,后抓小”,改革举措落地后关键在于“防范变通”,把手伸向那些规定保留的公车上。建议在市政府设立统一的公车使用管理单位,统一调度,明确谁坐车、谁使用。同时设立监督问责机制,市里设立监督机构,向领导问责。
(晨报记者 邵丽蓉)
[地方样本]
事实上,不少地方此前已在公车改革上进行有益尝试,新华社记者选取沈阳浑南新区、杭州、昆明三地作为样本,梳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经验。
沈阳浑南新区:
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启动公车改革,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减下来的公务用车通过社会公开拍卖等方式处理。车改后对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发放少量的交通补贴。
剩余的71台公务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实施GPS全程监控、计时计价收费,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国资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政府公务用车服务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
自2011年车改以来,全区每年公车费用支出比车改前减少了1000万元以上。
杭州:
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除杭州市级四套班子,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均在车改之内。
杭州市也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车改的副省级城市,所有局级(副厅级)领导用车都需要自行解决。第三批车改结束后,杭州市公车数量将从车改前约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三分之二。
杭州市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所得上缴市财政。
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车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300元。
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
昆明:
实行非货币化改革
昆明市的公车改革自2009年12月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实行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根据各区近三年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平均数,测算出定额包干管理经费为每人每月400元。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由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使用,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