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打假”作为关键词,每年“3·15”前后最热。过去一说到“假”,就想到假冒伪劣,而现在造假的不止产品,让人揪心的不止质量。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到造假现象,从产品假冒伪劣到统计数据掺水,不一而足。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就说自己“一年四季都在打假”。在她看来,一己之力终究渺小,国家应该用法律法规把假冒伪劣产品打得干干净净。 政协文艺界组别讨论会上,当徐沛东委员提到收视率造假的话题时,冯小刚突然“插话”。“统计收视率的,一个是国内的索福瑞,另一个是国外的尼尔森。国内很多剧的收视率数据都是造假的。”冯小刚的京腔一开,颇有冯氏幽默的风格,“后来国外的尼尔森渐渐不带索福瑞玩了,担心每次统计的数据不一样,自己的招牌被砸了。” 而更令人诟病的统计数据不仅在影视方面。作为考量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地方GDP数据,其真实性被不少代表委员质疑。他们的质疑不乏依据: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就曾曝光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导致当地工业统计数据至少出现近63亿元的水分。 对于呼唤“打假”的统计数据,“注水”的出发点还是离不开考核指标的确定。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明确提出,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保护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藏身洞、安全岛,这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根基。因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地方政府责无旁贷”。而显而易见的是,在统计数据生成的过程中,法律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从市场交易双方角度来说,那些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性能不达标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不会成为“回头客”。但是,市场上有不少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专做“一锤子买卖”,骗一单就走,赚一次就够。消费者利益一旦被这类企业损害,往往容易陷入维权难的困境。而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准入管制、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也给维护市场秩序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新的挑战。 风物长宜放眼量。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契约精神、依法办事是法制经济的核心。对于“打假”,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速推进配套监管制度建设。长效机制也必不可少,从“以处罚为核心”的事后监管,推进到“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优胜劣汰,质量为王。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和消费者,政府只需“管住管好该管的事”。 这两天,人大代表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审议两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检查院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办食品药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以及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这些表述让代表们形成很多共鸣。 一个“法”字,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重要基石。因此,在拆去不科学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如何提高市场主体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的监管精度,更值得政策制定者深思。明刑弼教,奖优罚劣,使货真价实者劳有所得,让制假贩假者永无立锥之地。在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往往在台下需要更多功夫。(本系列评论刊毕)
上一篇:教育资源要均衡配置
下一篇:生态就是优势 蓝天仍须努力
投资亮点: 1、公司是国内城轨信号系统龙头,技术具备领先优势。公司主营业务为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