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突围:腾笼换鸟,先立后破
对于“腾笼换鸟”,东部沿海省份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避免过早触及发展的“天花板”?如何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省代表团审议时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仅靠转移并不能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字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
产业转移重在技术升级转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高昂的资源要素成本难以为继时,企业便会想办法寻找适合生存和发展的“下一站”。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外向度较高、制造业发达的产业模式。其中,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随着土地、劳动力、淡水、能源等供给不断趋紧,原材料、消费品及劳动力成本呈现出普遍上涨态势,东部沿海省份比全国其他地区更有可能提前触及发展的“天花板”。通过“腾笼换鸟”,使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势所必然。
腾笼换鸟之后,鸟将飞向何方?几乎所有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都坚定地认为,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坚决不要,不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产业转移坚决不要。
“产业转移过程不是简单照搬。”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科生物董事长宋礼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产业的梯度转移,不能等同于技术的梯度转移,相反,应该是技术的升级转移。”
上海市政府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范围目标内,并适度留出发展空间。按照上海此前设定的目标,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22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在2013年的基础上,上海市未来7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应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都将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土地不可再生,一旦变成工业用地,要想再复垦成农业用地几乎不可能。”宋礼华表示,靠近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也应为工业用地划定一道红线。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理优势开始凸显。宋礼华表示,“不应简单地承接劳动密集性、资源消耗性产业,而要重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强调技术创新、技术升级。”
当前,产业转移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境门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绩溪县临溪镇临溪村党总支书记姚民和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村民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威胁到自己生存环境的产业转移,他们肯定不要,也不干。”
“应当对产业转移过程中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设置门槛。”宋礼华表示,现在仍然有一些地区受利润刺激,不加选择、不讲代价地承接产业转移,这势必给当地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宋礼华举例说,一些地方招商时,不考虑当地相关产业实际发展情况,用优惠的土地政策吸引企业,结果企业是来了,但产业还是发展不起来。“这样的‘学费’过去交得太多了。政府在招商初期就应该考虑清楚,哪些企业是当地发展需要的,又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分析,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简单转移不能代替转型升级
“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显然,产业转型升级并非一“转”了之。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航空公司董事长司献民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多。一方面,要把“笼子”腾出来,将一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应该致力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广东省已经在朝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一步步迈进,作为企业,也乐意看到广东省通过转型升级给当地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这也在倒逼企业要跟上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在福建代表团开放日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一些昔日的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升级,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产业,不能一直用老眼光去看待它们。“我在安踏工厂参观时就发现,制鞋企业现在已经非常具有技术含量,非常现代化了。”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培育‘新鸟’,即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另一方面,‘老鸟’也要凤凰涅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市长刘悦伦在分组讨论时说,近年来,佛山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随着一汽-大众、LED、光伏产业等“新鸟”落户,佛山本土产业也在改造中得到提升,同步进行着技术创新升级。
“我国经济总量要想做大,东部地区在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乐成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从来没有停止过。”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并不着眼解决当下的经济增长问题,而是瞄准下一轮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期的产业和技术。截至去年,深圳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4%,已经提前实现了深圳“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目标。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浙江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这16个字可以说代表着浙江省今后转型升级的方向。据统计,2013年,浙江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0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1029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61亿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万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
税收法定,优惠政策应适可而止
在广东省代表团分组讨论中,许勤向在座的人大代表们“提问”:“你们知道广东省有几个市属于落后地区?”
“广东有13个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场的一位代表回答说。
目前,全国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而在发达省份广东,一些地区也面临着与中西部类似的“烦恼”。
广东省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164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广东省社科院2013年10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25%,广东县域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8.48%,而粤东西北地区的52个县的县域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4.64%,人均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广州市和云浮市比较,两地面积相当,但2013年广州市GDP与人均GDP分别为云浮市的25.6倍和4.8倍。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对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作出新部署。许勤建议,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未来仍然要继续保持“先进性”,一定要尽快解决内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同时,国家在政策和规划布局上,也要考虑到这一现实问题。
刘悦伦在小组发言时也表示,前几年,一些大城市的企业通过总部经济形式,将生产环节向一些边远城市转移,并获得了低地价、减免税收等种种优惠,但统计产值及税收又归回到企业总部所在的城市。承接产业转入的地区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还要承担环境压力。长此以往,将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于这一问题,必须抓紧研究解决办法。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的注意。徐少华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建议国家出台一视同仁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建议地方出台的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适可而止。“过去为了招商引资,有些地方往往实施‘零地价’、税费减免等政策,为引进项目付出了较高成本,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效益,挫伤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积极性。”徐少华认为,国家应该加强统筹,明确土地出让价格标准,防止不同地区间压价竞争,企业税收应通过法律规定在当地缴纳,以此来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力。
上一篇:中国领导人小笑话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下一篇:向污染宣战 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