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热词。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融入企业乃至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价值体系,让工匠文化长盛不衰,让“中国工匠”顶天立地,助力中国品牌的整体崛起,成为一个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 “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人才。总体而言,我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规模居世界首位,人力资本积累雄厚,支撑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但与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产业链和价值链相比差距仍然较大,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培养质量与效益不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一段时间以来,诸如像国人竞相去国外采购等现象频频见诸媒体,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在企业家们看来,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当前,许多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但中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生产与供给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由于无法在国内买到高质量的产品,大量购买力流向国外。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商品却在进行低质低价式的竞争,既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更不利于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陈爱莲指出。 鉴于此,业内人士提出,为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必须解决一批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此外,还需要努力提升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大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要想真正成为一块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金字招牌,就必须要拥有一批认真敬业、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陈爱莲说,要顺势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提升和培育制造业“大国工匠精神”,抓紧构建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双方主体的责任与定位。
上一篇:钢铁去产能:全国压减5000万吨,河北独占3186万吨
下一篇:“十三五”养老服务业 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
投资亮点:该股充分受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十三五国家战略,兼具在线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