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11月10日,机构席位再次出现在盘后公布的汉缆股份龙虎榜中,有机构当日买进该股,涉及资金920余万元。此前一天即11月9日,汉缆股份上市首日,机构大举吸筹该股。深交所披露的交易席位显示,买入前三名全部是机构席位,分别买入6810万元、5573万元、4668万元。合计机构动用资金超过1.7亿元,占当天13.91亿元成交量的8.18%。
新股上市首日即被机构大举介入,汉缆股份不是个案,事实上,不久前上市的广田股份、先河环保等都有机构在上市首日买入。而这种情况在今年年内就发生了数十次。并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中。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4倍和63.6倍。当市场高呼创业板或中小板发行价过高的时候,号称理性的机构反而在上市首日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这些新股。
但这看似不理性的行为背后却是机构们的每每得利,多数时候,机构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机构制造
机构首日抢筹最突出的例子是信立泰。
2009年9月10日,信立泰2280万股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发行价41.98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为63.5元,较之发行价上涨了51%。既便如此,据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上市首日,信立泰前五大买入席位竟然全部是机构,总计买进约1.5亿元。
而后,信立泰股价一路飙升,复权处理后,最高价涨到了203元。
信立泰绝不是第一例机构首日扫货的个股。根据公开资料,在信立泰之前,世联地产也是在上市首日被机构大举介入。发行价19.68元的世联地产在去年8月28日深交所挂牌交易。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7.51元,买入前五名席位中有两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3260万元。其后世联地产的复权最高价一度达到70.85元。
在11月份,洋河股份成为机构炒新的又一目标。11月6日,公开发行4500万股、发行价为60元的洋河股份被一机构买入了近3000万元,当日的开盘价为98元。此后该股一路飙升,一年之后,至今年11月10日,洋河股份上涨至255元。虽然不清楚参与机构何时出货,但是该股的单边上涨行情肯定能给首日就介入的机构带去不错收益。
到今年,这种情况越见普遍。2月26日上市的华泰证券、6月3日上市的科伦药业、6月23日上市的誉衡药业、7月16日上市的高德红外、9月15日上市的立讯精密和雏鹰农牧、9月28日上市的智飞生物和汇川技术、9月29日上市的广田股份、11月5日上市的先河环保等十多只个股都出现了机构首日买入的特点。除了华泰证券和智飞生物外,多数机构首日介入个股上市以来的涨幅都不低。从上市首日算起,截至11月10日,上述个股涨幅依次为:-15.71%、71.55%、47.09%、43.97%、42.26%、6.32%、-1.80%、79.98%、39.76%、13.93%。
被称为新股猎豹的投资人士安阳介绍,事实上,机构首日炒新不过是机构炒新的一类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次日买进。
由于首日炒新资金量过大,机构感觉到吸筹空间有限,于是有些机构往往在第二日大幅砸盘,并借机吸货。
比如创业板上市的华策影视。该公司今年10月26日上市,其发行价为68元,上市首日大量资金等待吸货,开盘价就到了101元,最高价为110元,收盘价达到了107元。该股上市流通盘非常有限,只有1412万股。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资料,上市首日买入该股前五名名单中,没有机构身影。但次日该股跌停,反而出现了机构身影,机构吸货583万元。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11月9日上市的辉丰股份身上。其发行价48.69元,也只有2000万股的流通盘。当日的成交前五名名单中,没有机构身影,但11月10日,该股下跌3.6%,机构买进该股770万元。
安阳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机构在首日买入少量股票后,第二日砸盘,造成出货情绪,自己再逢低吸纳。
上一篇:偏股型基金排名暗战白热化 大成华夏嘉实三雄争霸
下一篇:基金家族庄股式重仓:易方达抱团个股达10只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