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2010年,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二十岁生日,为第一代股票投资者的光荣与梦想、坎坷与辛酸画上了句号;4月16日股指期货的上市,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将从幼稚走向成熟,股市与期市从此血脉相连。4月21日,证监会下发《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7月7日,证监会允许基金专户理财业务根据市场需求设计针对股指期货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投机或套利;8月30日,国内首只主要采用对冲策略进行投资的产品问世。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中国A股市场“对冲投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对冲投资”:资本市场投资模式的高级形态
对冲,就是通过相关产品相同头寸的双向交易,在难以把握价格波动的条件下,有效利用盈亏幅度之差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利或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
对冲最早并常见于外汇市场。由于无法准确预测汇率走势,故买入一种货币同时等值卖出另一种货币。如1991年美国赢得海湾战争后,美元兑所有外汇均处于升势;德国统一令经济受东德拖累,苏联政局不稳面临解体,英国党争英磅疲弱……只有日元维持强势。当时只要任意卖空卢布、英磅、马克等同时买空日元,则美元升值外币通跌,日元跌得最少;美元回软则外币通涨,日元大涨。无论美元涨跌,只要按上述方式进行对冲都可以获利。1848年全球首家期货交易所成立和1972年金融期货诞生,使对冲投资得以借助衍生工具而广泛开展。
股票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全球股票市场的发展基本经历了散户、基金、对冲基金三个阶段。以香港股市为例:
散户时代:1973—1992年,香港股市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目标都是追求相对回报,“跑赢大盘”。投资策略以技术分析为依据,以图表走势为支撑。市场以价值分析为主,感性分析指导形成盲从操作,主要体现为散户之间、非专业人士之间的博弈。
基金时代:1992—2002年,香港股市处于中级阶段。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登上舞台,虽然规模变大,市场份额提高,但基金仍为趋势投资,目标仍为追求相对回报,“跑赢大盘”。投资策略以财务报表为依据,以价值评估为支撑,其实质为“大散户”。由于对冲投资尚未广泛运用,机构优势尚无法充分发挥,业绩评估只能与市场趋势紧密挂钩。市场以技术分析为主,定性分析指导形成波段操作,主要体现为“大散户”之间、专业人士之间的博弈。
对冲基金时代:2002年至今,香港股市进入高级阶段。由于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广泛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崛起和做空机制的盛行,使单方向买入股票看涨、等涨的交易模式成为历史。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市场主力,机构与散户区别凸显。部分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改变了传统的追求相对回报“跑赢大盘”的投资目标,不再单纯依赖牛市和持仓做多,而是在牛熊两市中寻找差价,采用对冲策略追求绝对回报。市场以价差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指导形成对冲操作,主要体现为“大散户”基金和对冲基金之间、传统专业人士与新型专业人士之间的博弈。
香港股市散户时代平均6年出现一次市场泡沫,基金时代加速至平均3年出现一次,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对冲基金时代的到来,泡沫形成周期被明显推迟。
泡沫是资本市场运行的特点。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各类投资者采用同样的趋势投资策略,同质化操作导致市场“齐心协力”追涨杀跌,使泡沫急剧增大并迅速破灭,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对冲基金广泛采用双向性、差异化的对冲投资策略及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有效推迟了泡沫形成周期,减缓了暴涨暴跌的破坏力。市场只有依靠对冲基金和传统基金的相互制衡,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螺旋式的暴涨暴跌,增强中长期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上一篇:3日期指快讯:期指日内或宽幅震荡 午后关注3500点
下一篇:截至11月2日沪深两市A股融资融券余额环比略降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