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发达经济体陷入复苏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去杠杆化的背景下,社会支出能力严重受限。发达经济体之所以会进入去杠杆化周期,则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且历史表明,每次在金融危机过后,去杠杆化的进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之前繁荣的水平。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研究指出,美国家庭部门去杠杆化可能只完成了约四分之一,欧洲甚至还未正式开始。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去杠杆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起码在2011年,发达经济体的内需仍将呈低迷态势,那么依靠国内民间部门仍然难以解决复苏困境。
因此,发达经济体不但选择继续维持金融危机时祭出的接近于零的利率政策,更不约而同再次举起了量化宽松的大旗——如欧盟应对南欧债务问题而实施的5000亿欧元救援计划和欧洲央行直接购买债务计划;日本央行构建5 万亿日元资金池购买公债或作为担保资产的计划;美国购买6000 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的计划等,以直接投放货币的方式,维持金融领域的债务链条不致断裂,经济不致崩溃。
不过,正如汽车的引擎失灵,即使加再多的汽油也发动不起来。尽管处于低利率、高注水的环境中,但“央行减息——银行放贷——企业投资——就业回升”这个传统的复苏传导模式,仍然因银行拒绝放贷而断裂,企业融资难问题远未解决,这正是就业市场始终难以摆脱泥潭的重要原因。从第一轮复苏举步维艰的现状我们也能够推测到,这些直接“注水”的政策能做到的仅仅是维持银行业资金链暂时无虞,工商企业破产减少,而不是令经济的引擎重新发动。在经济复苏传导渠道真正顺畅之前,政策一旦撤出,难保破产潮不会再度爆发。
新兴市场方面,在金融危机中放宽货币、财政政策和欧美涌入的大量流动性的双重冲击下,房地产市场火爆,基建投资遍地开花,城镇化也开始提速,通货膨胀威胁已经越来越严重。而基于前期良好的复苏态势,可以预计其2011年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宽松度将有所降低,不过这并不能改变全球范围内资金环境宽松的前景。
以中国为代表,物价高企的确迫使政府采取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等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而且这种紧缩周期可能仍将继续。不过也应看到,中国目前施行的仍是较为积极宽松的经济政策,只不过与美国以货币政策为主的调控不同,中国的宽松更多是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回顾宏观调控的历史,财政政策更为中央看重;从实际政策推进情况来看,尽管政府的4万亿投资令中国经济在2010年初出现过热迹象,但投资增速增长在整体上仍保持高位运行;从中央的表态和财政政策更侧重于结构调整的功能来看,有理由相信在经济转型的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政府现阶段的主要选择。
上一篇:年末将至 市民购金踊跃
下一篇:3年135亿 广田股份战略携手恒大地产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