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助德国应对欧债危机
以“绿色智能”为主题的2012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当地时间22日晚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举行开幕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不仅能让公众了解全球工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趋势,也是外界探寻德国制造业实力的窗口。分析认为,在欧债危机阴霾下,诸多南欧重债国经济难觅增长动力,陷于借新债还旧债和财政紧缩的恶性循环,而德国的实体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却表现企稳。可以说,德国从容应对欧债危机的秘诀在于强劲制造业及出口竞争力。
欧债危机下德国经济表现抢眼
欧债危机爆发两年多来,德国的经济形势明显优于其他欧元区国家——出口旺盛、工业恢复加快、国内消费增长势头明显、投资增加、失业减少、物价稳定。因此,德国当之无愧成为欧债危机中欧洲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经济增长方面,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同比增长2%。而受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重债国经济均出现明显萎缩。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经济同比萎缩0.5%,环比萎缩0.7%,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环比下降;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第四季度经济出现0.3%的环比降幅;葡萄牙经济环比降幅达1.3%,同比降幅更是高达2.7%;希腊经济第四季度同比降幅高达7%。
在就业形势方面,由于实施了有效的就业改革,尽管欧元区其他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德国的失业率较平稳地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据德国联邦劳工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1年德国的就业形势良好,失业率降至7.1%,是连续第5年下降并低于欧盟约10%的平均失业率。而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月11日发布报告显示,今年2月份欧元区重债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失业率上升较快,环比增幅分别达0.3、0.2和0、2个百分点;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失业率分别达23.6%、15%、14.7%。其中,西班牙的失业率一直在欧盟高居首位。
在财政赤字方面,随着税收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稳定增长,德国政府2011年新增净借款173亿欧元,远低于原计划的484亿欧元,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降至1%,远低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设定的3%的警戒上限。而据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3月30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法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5.2%。此外,希腊债务占GDP比率仍保持在120%,与去年持平,在今年GDP预计下降7%的情况下,其财政赤字还将持续。
在融资成本方面,欧债危机爆发以来,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国债收益率相继大幅攀升,而作为“欧洲战车”的德国国债收益率却保持低位。最新数据显示,20日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升破6%;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1.597%。此外,今年3月以来意大利和法国国债收益率纷纷上扬。数据显示,意大利10年国债收益率升至5.71%;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16%,法国/德国10年期国债息差升至今年1月9日以来最大的147个基点。
从上述各方面看来,德国经济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其他欧元区国家,有分析显示,德国的这种发展优势仍将在欧债危机中延续。德国Ifo、ZEW、IfW等8家著名经济研究所1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称,德国经济在今年增长0.9%的基础上,明年将继续增长2%;今年失业率将降至6.2%,2013年失业人数将降至262万。就业者收入将继续增加,德国企业竞争力将达到近30年来最高点。
强劲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保驾”经济稳定增长
针对德国经济在欧债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分析认为,其增长秘诀在于强劲的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
本世纪初,当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忙于拥抱网络经济、发展各类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时,德国人却依然满足于在自己的车间里敲敲打打。对于制造业,德国有一种特别的执着。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制造业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3%左右。2010年,德国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00多亿欧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德国战车”率先驶出金融危机泥潭的关键动力。
在所谓后工业化时代,德国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倚重制造业的发达国家。这种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有别于“华尔街模式”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导向型产业,立足于全球市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欧债危机的直接冲击。
从19世纪末开始,德国工业的拳头产品便是它的机床等装备机械。这与德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在19世纪铁路黄金时代,当法国等国立足于进口机床满足国内需求时,德国的政策是自己制造机床。经过几代人的潜心研究与创新,德国机床的技术和性能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美国。
德国这种求精、求尖、强调创新和品质的“工业基因”一直沿传至今,其机械制造业依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部门之一。在这一领域的31个门类中,德国在模具制造、数控机床、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等17个领域保持全球领先水平。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统计,2011年德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达1880亿欧元,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4%。
在德国,与机械制造业并称“优势产业”的,还有汽车业、化工制药业和电子电气业。它们无一例外是既需要大胆创新,也需要精心制造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2011年,德国汽车制造、机械制造业兴旺,汽车生产厂由于大量的订单甚至不得不取消了职工的休假,以满足美国和中国对于豪华汽车的巨大需求。在800多项分类的世界市场上,德国制造在200多重要项目上是世界冠军,包括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学等行业。
由于产品赢得全球信赖,过去10年间,德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都来自于出口。2011年,德国出口在欧债危机浓雾紧锁背景下,依然实现了8.2%的强劲增长,并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亿欧元大关。出口旺盛引发工厂开工率提升、就业率增加、商业信心上扬、私人消费增长等连环效应,帮助德国成为债务危机风暴下的一片“绿洲”。德国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比前一年增长17.7%。分析认为,出口和由此带来的贸易盈余为德国在危机中提供了广阔的“缓冲带”和调整空间,是这个国家迅速走出危机的推进器。而出口兴旺的背后,是德国坚守数十年的实业立国理念和雄厚工业基础。
改革为先 化危为机
除强劲的制造业和出口经济支撑外,向来行事古板的德国人,在危机面前却变得令人惊讶的灵活。2003年,时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政府决定实施大胆而艰难的改革,提出了包含30项具体措施的《2010行动纲领》。这场改革,无论是涉及的广度,还是触及的深度,都是联邦德国成立以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其影响及争议迄今未平。
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说,《2010年行动纲领》最重要的内容是,德国工会在面对德国存在的危机时表现出务实精神,不拘泥于意识形态束缚。工会认为,保证就业岗位更加重要,并以放弃提出加薪为代价。2003年至2010年德国的工资基本冻结,没有增长。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唯一一个8年中没有加薪的国家。同期,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平均工资分别上升了30%、28%和38%。此举大大降低了德国制造的成本,大量价廉的德国产品得以向世界各地出口。
金融危机以来,德国推行“迷你工作”: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尽量避免裁员,而是通过减少员工工作时长降低成本,员工收入损失由政府财政部分补贴。企业因此保有成熟劳动力,在危机过后迅速恢复产能。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大约四分之三的新增岗位都是属于“非典型就业”,即各种固定期限合同或临时合同。但事实证明,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德国失业率从2010年开始下降,失业人口先是跌破300万大关,如今只有250万左右,创下两德统一20年来的新低。
除了平抑失业,德国政府还毫不犹豫地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为了支持支柱产业汽车业过冬,德国实施“以旧换新、政府补贴”的购车计划。此后不久,德国汽车销量便有显著回升。德国还陆续推出总额5000亿欧元的金融救市计划和100亿欧元的公共投资计划。事实证明,德国的危机应对及时而有效,促进了市场信心恢复和工业的快速复苏。
经济学家指出,德国奇迹除内功强大之外,其实还有外援。2008年至2011年间,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让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60的高位跌至1.30左右,货币贬值无疑增加了德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更根本的是,即便出口走强,德国也不必像先前那样担心马克升值。“货币红利”使德国在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竞争时更具优势。
此外,德国强健的消费和投资为企业提供了坚实后盾,繁荣的国内市场为德国经济增长上了“双保险”。德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始终维持在60%左右,对产能有着强大的消化能力。去年德国的资本品投资去年也增长了8.3%。(完)
更多"强劲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助德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