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遇困境 需政策促效益最大化
自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试点启动“农超对接”活动以来,基本实现了农民获利、超市盈利、市民满意的三赢目标。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农民合作社进超市的高门槛、高费用以及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高成本、高风险等因素制约着“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扶持“农超对接”,促使对接效益最大化。
--在试点地区基本实现农民获利、超市盈利、市民满意
被视为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农超对接”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尝试,全国已有14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试点。试点取得预期效果,实现了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超市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方便居民安全消费的目的。
据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贻法介绍,去年合作社共向杭州世纪联华超市提供了30多吨柑橘,每斤3.5元,比农贸市场批发价每斤高了5毛,多赚了3万元,种橘户很高兴。“与超市合作也打响了我们的牌子,现在我们出去谈生意底气足了很多。”冯贻法说。
除价格优势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认为“农超对接”的最大好处是稳定了销售量。江苏徐州大地食用菌合作社年产菌类700多万吨,近60%的产量供给了全国数十家大超市。该合作社市场部总监王招团说,这种模式大大减轻了合作社的销售压力,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农民安心生产。
超市在“农超对接”中也受益匪浅。“传统流通模式中间环节繁多,从菜农—菜贩子—产地批发市场—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供货商—超市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至少要加价5%~10%,对接则实现了直供,为超市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学院院长龚晓丹介绍说,自2009年物美连锁超市尝试“农超对接”,果蔬销售量从2008年的平均每天79吨增长到2011年的400吨,翻了5倍。
“而且我们的卖价要比一般农贸市场便宜20%以上,同时初步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消费者食品安全忧虑减小。”龚晓丹说。
--“农超对接”遭遇三大困境
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农超对接”模式目前仍未能完全走上正轨,下一步发展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农产品进超市仍需缴纳各种费用,农民实际获利不高。王招团告诉记者,进超市虽然保证了销量,但各种附加的费用也相当高,比如进场费、配送费、专柜费每年就得一大笔,加上还需给超市返利10%左右,利润被压缩得比较厉害。上海南汇民信桃业专业合作社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合作社市场部潘经理说:“比如配送费每框得三元,一筐利润较好的西瓜可以接受,一筐基本没什么利润的青菜也要这么多就有点承受不了。”
对此,超市方面认为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成本很高,完全取消收费有困难。“生鲜农产品损耗厉害,利润不高,同时超市配送中心、各门店需要大量工作人员,人工成本高。此外,还需购入农药残留检测仪、配备专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这些费用也不少。”联华华商集团一位蔬菜采购负责人蒋新满说。
二是双方关系不对等,影响长久发展。“超市经常利用农民卖产品的迫切性压低价格,如果我们不同意他们就说找其他合作社。合同一般都是超市单方拟的,超市要求苛刻,我们没有话语权,甚至有时候他们拟的是英文合同,我们看都看不懂。”上海南汇民信桃业专业合作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负责人说,与超市的博弈中他们明显处于下风,但为了销量他们不得不接受超市提出的任何条件。此外,超市结算周期过长,农民不能及时拿到货款也在影响了合作社与超市对接合作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能与超市合作的都是已有相对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一些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农产品产量少、规模化程度低,甚至很难迈进超市大门。
三是部分合作社农产品安全不过关、供应不稳定,无法满足超市要求。家乐福中国商品部全国生鲜总监赛伯说,公司每年组织人员给农民培训,发现很多农民在施肥施药上还比较随意,给产品质量监控带来困难,每年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有时检测出农药超标,我们就不能收这个产品,农民遭受损失,我们合作的信心也下降。”赛伯说。蒋新满说,联华华商集团现在正加大和具有标准化操作能力的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相对减少与农民的合作。“合作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应不稳定,比较麻烦。”蒋新满说。
--专家建议加大政策扶持 促农超对接的效益最大化
专家认为,尽管“农超对接”目前遇到了一些困境,但仍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从取消超市收费、加大对合作社的投入、加强培训农民等方面着力,扶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促进对接效益最大化。
首先建议取消超市收费,国家以税收反补。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农超对接”主要目的之一,要想办法减轻相关费用。“以前农民卖菜便宜,现在直接进超市价格高了,可要交各种费用,还是得不到实惠,这样的‘农超对接’没有意义。”戴中久说,必须降低直至取消超市的各种收费。“但是超市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商业主体,必然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建议国家能够给予超市税收方面的优惠,比如对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销售免收营业税、增值税,从而要求超市停止收费。”戴中久说。
其次建议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农民自发成立的松散团队,规模大小不一、不懂市场、缺乏营销理念等问题使其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戴中久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扶持合作社,比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规模化作业,培养重点种植户,走现代化农业道路。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枭说,农产品品牌推广对合作社至关重要,建议相关部门能帮助合作社培养或者引进专业营销人员,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合作社与超市的对接和谈判能力。
第三建议培养与“农超对接”相适应的现代化农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曾对全国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发现部分合作社并不愿意与超市合作。“超市对产品的要求高、规矩多,农民达不到标准,其中最主要原因还是食品安全方面不过关。”吴敬学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在给予农事技术指导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农民的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规范意识,并在田间地头建立检测检验体系。
更多"“农超对接”遇困境 需政策促效益最大化"...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