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危机何以撬不动油价
2016年1月2日,沙特阿拉伯在全国12座城市同时以“恐怖主义”“颠覆政府”“煽动叛乱”和“不服从君主”等罪名,处决了包括著名本国什叶派领袖巴吉尔.尼姆尔(Nimr Baqer Al-Nimr)在内的多达47名死囚。当天晚至次日晨,愤怒的伊朗示威者以冲击、焚烧德黑兰和马什哈德沙特使领馆的形式为同属什叶派的尼姆尔等人“复仇”,此时导致沙特和伊朗双双宣布与对方断交,双方在本地区各自的盟友也纷纷“选边站”,海湾局势骤然升温。
沙特和伊朗分别是海湾逊尼派和什叶派的“老大”,隔着波斯湾彼此虎视眈眈,又分别是世界第一大、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沙特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而伊朗在因伊核危机被制裁前则是第二大,一些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师根据以往历次海湾矛盾升温时,全球油价常常被危机所撬动并一路扶摇直上的传统经验,认为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一路走低的油价,或许终于盼到了触底反弹的一天。但现实也许不会那么乐观。
油价下跌加速
最初两日似乎的确如此,纽约期油价格延续危机爆发前的小幅反弹走势,于1月4日暂时重新站到了38美元/桶上方,但还没等唱多的投资者弹冠相庆,次日便重回36美元/桶以下,接下来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四连跌,至1月7日,纽约期油收跌0.70美元,跌到33.27美元/桶,盘间触及32.10美元/桶,创下自2003年12月以来纽约期油价格新低,而北海布伦特期油价格收跌0.48美元,报33.75美元/桶,盘间触及32.16美元/桶,创下自2004年4月以来新低,“触底反弹”或“大幅飙升”已近乎痴人说梦,一个月前高盛“2016年纽约期油价格将跌破30美元/桶”的预言眼看成真,甚至某些最悲观分析家2015年3季度时喊出的“20美元/桶不是不可能”这种在当时看来很“疯狂”的说法,也渐渐变得仿佛不再那么离谱了。
既然此次沙特-伊朗危机是“数十年来最危险的一次”(美国国务卿克里语),那么何以无法如以往历次危机那样,产生对全球油价的明显撬动作用,反倒似乎加速了油价下跌呢?
首先,正如奥本海默公司资深油气分析师盖特(Fidel Gheit)等人所坦言的,尽管大家都认定,倘若真的爆发战争,油价当然会飙升(盖特本人就说“那样瞬间涨到200美元/桶也不稀奇”),但“看上去可能性实在不大”:鉴于“伊斯兰国”等因素作祟和国际力量的制衡,人们很少相信沙特和伊朗间真能打起来,因此并不像此前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甚至伊朗因核问题被制裁进行威胁性军事演习时那样,担心霍尔木兹海峡被战火切断,全球石油供应的“哽嗓咽喉”被掐住。
其次,许多市场分析和操作人士,如ClipperData大宗商品研究部主任史密斯(Matthew Smith)等人都认为,供需矛盾的失衡是当前国际油价的定位基础,构成这种失衡的因素,包括美元汇率上升、各新兴国家汇率下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能源需求反弹动力不足等,也包括欧佩克始终难以就限产保价达成协议,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欧佩克以外的石油生产大户也“刹不住车”等,这些因素在沙特-伊朗危机发酵的同时并无根本性改善,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尽管这种变本加厉的趋势带有空头借题发挥的放大嫌疑,但期油市场原本就是杠杆效应最大的投资市场之一,“战争危机因素”同样曾是多头借题发挥的“超级杠杆”,既然风水轮流转,两大杠杆一个灵另一个不灵,那也只能暂且顺势而为,认同市场规律的选择与判断。
不少分析家指出,页岩油的压迫、2015年底美国国会解除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加上全球过剩严重,令此次危机不足以撬动油价大幅反弹。尽管伯恩斯坦联盟分析师认为,只要页岩油产业被挤垮,油价还是会大涨,但问题在于,“不配合”的重要市场因素不是别人,恰是沙特和伊朗这对危机的主角。
供需失衡加剧
Barrons.com的数据显示,2015年沙特每天原油产量达到30年以来最高的1020万桶,且面对2015年7月起伊朗核协议达成、伊朗石油出口恢复在即,自己借伊朗被禁运之机抢占的石油市场份额面临回吐的形势,尽管如JADWA投资公司所言,油价下跌导致沙特石油出口收入减少45%和赤字膨胀,迫使其在2016年度预算中削减了70亿美元燃油补贴,但他们仍然可能如花旗分析师莫尔斯(Ed Morse)2015年8月分析的那样,将日产量提高到1100万桶以应对伊朗挑战,而不是相反。同样,伊朗这个曾经仅次于沙特的石油出口大户如今刚刚开始复苏,1月的目标只不过是恢复每天50万~100万桶的出口量,鉴于伊朗巨大的石油生产、出口潜力,以及其急需“石油美元”恢复经济的“刚需”,其石油产量、出口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只会大幅上升,而不会相反,这又会反过来逼迫沙特只能“拼到底”,以与伊朗(当然远不止伊朗)赌“谁能熬更久”,如此一来,油价撬得动才怪。
一些分析家甚至认为,此次沙特-伊朗关系的紧张可能起到加速全球油价“雪崩”的反向作用。
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危机发生的“不是时候”:在危机爆发前,欧佩克围绕限产保价的协商刚刚在维也纳破局,而破局的关键之一,正是“限产派”伊朗和“不限产派”沙特间矛盾不可调和,以及双方围绕伊朗重返全球石油出口市场后应占配额这一攸关彼此战略利益的“冲突点”互不相让,此次沙特-伊朗危机的大爆发,显然不会对双方达成妥协提供“正能量”,恰恰相反,原本双方由于石油利益针锋相对,此肥则彼瘦,彼肥则此瘦,在石油市场稳定问题上就大有“你赞成我一定反对,反之亦然”的相互拆台心态,如今在更多方面“撕破脸皮”,这种“零和心理”只会更强,不会更弱,如此一来,双方就更难在限产保价问题上近期内达成共识——就更不用说协调彼此在全球石油出口版图上的新份额了。
下一篇:世界经济真的令人担忧吗?
更多"沙特伊朗危机何以撬不动油价"...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云投生态(002200
投资亮点 1. 公司是国内最早上市的园林绿化类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绿化苗木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