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康谁提拔起来的?周永康身上的待解之“谜”?(2)
北青报评论部微信公号“团结湖参考”继昨天推出评论员蔡方华的文章《周永康落马:从暗号到信号》,“总阅读数超过26万,堪称当日全微信平台最热门的文章”之后,今天再次推出蔡方华文章《“后周时代”的九大政治猜想》。我读之后,在转发时评价说:“方华此文,揣摩官方的行事节奏和叙事策略。我愿意他猜得准。但也觉得未免乐观。(上午的朋友圈中,也有人用“浪漫”一词评价之)对周案作为历史节点的地位评价可能过高。”
所谓“历史节点”,就是他文中所谓“后周时代”的说法。他自己承认,这“是一个并不准确的提法,为了论述方便,我制造了这么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周永康落马,习近平和李克强真正把握中央权力之后,已经并即将到来的这么一个时代。”
这个表述可能是有问题的。周倒了,或者查办了周,习近平和李克强才真正把握中央权力吗?粗看显然是不通的。周永康只是分管政法领域的常委。习近平和李克强并不是从周永康的手中接过中央权力的。但如果考虑到中央查办周案的阻力和克服这个阻力的结果——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过程的话,那么,也可以把查办周案看作是“习近平和李克强真正把握中央权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但尽管如此,没有限定的“后周时代”——以此作为历史节点对中国进行全面展望,仍然恐怕是有问题的。如果因为周永康是主管政法领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我们说在他卸任之后,政法领域进入了“后周时代”,这是没有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提法”适用于一个企业。然而,这种提法如果对于预测国家和人民的前景有意义的话,其前提仍然在于: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被管理的?一个分管涉及人民基本权利的政法领域的政治局常委,是否可以在自己的分管领域中独行一套与整个中央的意图不同、其他中央领导管不着,也无权过问的政策?如果不是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后周时代”过去了?如果是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后周时代”过去了?所谓“周时代”或“后周时代”,到底是仅指一个人,还是指一种国家管理的方式、一种政治体制?
蔡方华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就是体察到与周案相关的中央“叙事策略”。他用这样两段阐述这种策略:
“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就在宣布周永康落马前后,中央又传达了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两个信息比“大老虎”落马其实更重要。其一,宣布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其二,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两个问题,一向被看作中国的老大难命题,为什么会在周永康落马时突然大步突进呢?它们和周永康又有什么关系?
说得简单一点,这其实就是划线,而且是以周永康为记号来划线。所以,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都带有“后周时代”的印记。这个特征可不是我捏造的,而是上面通过特意安排时间节点而“生成”的脉络。此外,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形象地说,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周永康落马,周永康曾经主导和管控的法治和民生领域也要焕然一新了。这不就是最直接的反腐红利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上面通过特意安排时间节点”,使周永康案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哪怕周案与这些社会进步的事业并无实质性联系。这就是通过政治信号传播而实现的所谓“叙事策略”。用大白话说: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但要让人们感到是这样的。因为,在历史的记述中,“时间关系”往往会代替“因果关系”。这样的叙事策略,就是“给历史打草稿”。
在这个意义上,控制政治信息传播节奏的幕后高人——如果存在的话,不仅试图影响现实,也试图影响历史。
昨天腾讯“大家”发表的石扉客《一场步步惊心的打虎传播战》,其核心判断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位政治传播幕后高人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周案传播战操盘者的刀法仍然比公众和媒体想象的要高明太多。通过一次次反复释放信息又反复做空,他们以审美疲劳的方式成功完成了政治脱敏和压力测试的双重目标。”(尽管我的一位师兄不赞成我在此使用“传播”这个概念,因为这种“传播”本身违反了“传播规律”)。
尽管我的另一位朋友对于上面这篇文章的评价颇有不恭,认为:“这种政治屌丝猜度上意总是一套一套的。”但我还是倾向于接受:那位操纵信息传播的高人是存在的。而其进而操作历史草稿的判断,则是我自己大胆的判断,并不一定靠得住。就算是对蔡方华文意的一种解读吧。
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这种信息操纵的基础上和范围内进行“猜测”的蔡方华和石扉客,也就不免成为这种传播策略和叙事策略不自觉的配合者。
但是,如果蔡方华包括“阳光法案适时出台”、“违宪审查机制或将建立”等对于中国的“九大政治猜想”过于乐观,或者最终判断错了的话,那么,他就不是在猜测,而只是在表达期望。即,它并不真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它是假扮成“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如是,则没有什么准确不准确的。
当代中国舆论中的许多“政治猜测”,可能往往如此。因为,把“价值期望”包装成一种“事实猜测”,也是一种传播策略。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些符合民心和历史大势的正确价值,总要最终变成事实。在这个意义上,这样一类政治猜测也没有准确不准确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公开表达价值意愿,至少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下一篇:【扫黄十规】史上最严扫黄十规:东莞小姐被封杀嫖客们想爱爱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