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没有政策谈创新不靠谱
支付宝与工行之间的争论至少维持了表面上的“和平”。
3月28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付宝期待与各大行延续良好合作,共同来支持和发展蓬勃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
这是从四大行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以来,支付宝对双方之间的争论最“温和”的表态。此前,针对工行关闭支付宝快捷支付部分接口,马云发表以“支付宝,请扛住”为题的文章,文章直呼:“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是垄断与权力,而是用户!”该文后来被马云删除。支付宝官方也建议支付宝用户面对工行快捷支付签约失败时换卡支付。
对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专家认为,未来仍将是差异化经营并相互合作关系。而移动支付带来的第三方支付的巨大创新空间,其发展程度最终还要看监管层的政策。
是安全还是利益?
此轮争论发端于近日工行关闭支付宝快捷支付部分接口的举动。从3月24日起,工行逐步关闭了支付宝在工行体系的快捷支付部分接口,关闭后的接口数量由5家减少到了1家,即仅保留浙江分行一家,由其专门对支付宝快捷支付接口进行维护和管理。
所谓快捷支付,指用户购买商品时,不需开通网银,只需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银行验证手机号码正确性后,支付宝发送手机动态口令到用户手机号上,用户输入正确的手机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
工行回应此事时指出,快捷支付至少存在两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首先在开通环节,没有客户到银行渠道(柜面或者在线)签约环节;其次,开通后,每笔支付银行端也缺乏相应验证方式,银行只是根据支付机构统一批量提交的指令来完成扣款。
熟悉网银的读者都知道,开通网银和修改网银密码等操作都是需要客户带上身份证到柜面才能办理。而支付宝快捷支付则省去了这一环节。
2011年8月,银监会《关于加强电子银行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86号文)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对于由第三方机构完成安全认证的电子资金转移与支付业务,应至少在首笔业务前由账户所在银行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与客户约定双方相关权利与义务。
此前四大行下调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已经让支付宝“愤愤不平”。至此,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尽管工行回应的安全考虑振振有词,但独立研究人士认为其中也与利益相关。“此事和安全有关,也和利益有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银行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讲,银行统一管理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多大的事情。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互补
对于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曾刚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开车需要申请驾照,绝大部分人拿的都是C照,能开小汽车,但如果需要开公共汽车,是需要拿A照的。可是,有些拿C照的司机自恃技术很好,没有拿到A照,就开起了大客车,还干起了私家营运,这是置国家管理体系于不顾,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允许的。
“第三方支付不是银行,因为银行要拿银行的牌照,而第三方支付定位的是零售小额支付,就好像一开始拿的C本。”曾刚指出。
第三方支付因电子商务而生,在虚拟的无形市场中,交易双方互不认识,不知根底,故此,支付问题曾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由此,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
也正因如此,第三方支付的设计初衷在于小额支付。但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逐渐突破小额的定位。
央行近日向多家机构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这份针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草案意见中指出,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曾刚指出,这是一个规范管理的问题,而不是限制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第三方支付,比如说阿里金融,完全可以去拿一个银行牌照,去做银行的事情,没有人会阻碍。现在不是把银行牌照给它了嘛。条归条,路归路,未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还是差异化比较明显的相互合作关系。”
尽管监管层明确表态,鼓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但截至目前,仅有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方案获批,对于大部分民营资本来说,民营银行牌照仍然具有一定的门槛。
第三方支付创新有赖政策支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得以迅猛发展。据统计,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了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市场非常看好第三方支付领域所存在的机会,诸多企业甚至对在此领域创业跃跃欲试。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其创新的空间更可能超出人们的想象。
针对工行“通过网银渠道向支付机构转账,没有任何限制”的说法,支付宝资金结算部有关人士就回应:“那么请问工行的这位领导,手机支付的时候你给我插个U盾试试?每天2500万笔移动支付,你让用户都去手机上插U盾?”
上述人士指出,直到现在,在移动端,快捷支付几乎是最好的能够使用银行资金进行移动支付的技术。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国内移动支付业务量增幅惊人,2013全年支付高达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
郭田勇认为,第三方支付未来怎样,要看国家给第三方支付什么政策,不能单纯地看自个儿的创新空间在哪。
曾刚指出,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了,绝不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更聪明,也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更先进,只是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比我们更规范,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都已经比较清楚了。
曾刚表示,金融和互联网对待风险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两个行业之间有很多分歧。金融强调的是审慎监管,即前瞻性监管,不能等到银行破产以后再监管;而互联网是反过来的,倾向于先试,出现了风险之后再弥补。两个行业之间不能说谁是对的,需要平衡。无论从监管者还是从业者的角度,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
业内人士亦指出,对于创新业务来说,如果总是用老的条款来约束,的确容易出现不合规的现象。
上一篇: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