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钢铁产能在大量往俄罗斯转移
凤凰国际iMarkets讯 本周五(12月29日),据俄罗斯卫星报的最新报道,德邦广东的香港公司计划在滨海边疆区建造钢材深加工产业集聚区。根据远东发展部的资料,中方准备向该项目投资2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钢铁产能向俄罗斯远东转移。
远东发展部指出,远东发展部部长亚历山大路加卢什卡同德邦广东所属的河北滦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小东讨论了对俄投资计划。该项目的实施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建造年产100万吨的钢材生产基地,投资额为5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在5年后第二阶段将建全完整生产销售链:开采原料,连熔生产,生产钢材的最终产品并将其在国外销售。这家未来最大冶炼厂的年生产能力应超过500万吨。
根据来自远东发展部的消息,将来也有可能让俄罗斯国内市场需要的钢材生产实现本地化。不过现在该项目应对俄罗斯是有利的,至少是在社会方面。据河北滦河实业集团董事长姚小东估计,该项目可为该地区提供5万多个工作岗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该项目对中国也很有利。
梅新育说,“首先,中国和俄罗斯目前的政治关系非常好,而且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已经维持了20多年。第二,考虑到俄罗斯的商业环境在产业配套设施存在较大问题,而现代产业,越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越是需要范围经济的产业配套设施,滨海边疆区毗邻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这样的话,能够与东北的相关产业配套设施体系相结合,会便利很多。第三,在远东市场投资钢铁行业,在获得焦煤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便利。第四,在滨海边疆区进行投资,土地价格也会比中国便宜很多。”
的确远东土地比同俄罗斯毗邻的中国一侧要便宜得多。此外,俄罗斯劳动力成本也因卢布兑美元汇率的下跌而极具竞争力。不过还有一个中国为什么在俄罗斯建造钢铁生产基地的重要动机。
2008年危机时,中国为了防止GDP增速不出现大幅下滑,向本国经济投放4万亿元人民币。这样一笔在当时来说的巨额数目相当于中国GDP的14%。还采取了补充性金融刺激措施。向同危机后果作斗争的十年计划中就投放了12万亿元人民币。而且与其他国家不同,比如美国,反危机措施主要表现在间接的税收优惠和行政措施的推出,而中国的一揽子反危机措施只是从预算、银行和企业中直接进行财政投入。国家经济中突如其来的流动性需要尽快得到实施。
而且不是向任何投机活动,例如,在股市,而是向实体部门,以确保GDP的增长。因此中国千方百计支持向基础设施以及重型钢铁行业投资——这种能源与资本密集型工业当然在其建设中需要动用大量劳力,而这意味着可确保GDP的大幅增长。
问题在于,大家都试图入流,建立了经常是不需要、相同的企业,基础设施项目。最后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问题是,中国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钢铁。而且臃肿的钢铁工业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国还在几年前就宣布了“供给侧改革”,即减少过量生产。改革已经见效。年底前中国将退出钢铁产能1.28亿吨,而从2018-2020年将每年退出3700万吨。
由此可见,中国在俄罗斯建立钢铁生产基地似乎是在试图把自己的经济不平衡向国外输出。从生态角度看并不安全的钢铁生产在中国国内受冷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
梅新育说,“首先,所谓的‘去产能’,我们去除的是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落伍的产能,而对于一些达标的产业而言,不存在去产能的问题。其次,产能是否过剩,不只是看当前的状况,还要看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状况;不能只看萧条时期,还要看繁荣时期;不能只看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看国际市场的需求。近两年来,中国的去产能已经达到了1.5亿吨,钢铁去产能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就在中国去产能的同时,中东和欧盟等地区新增钢铁产能近4000万吨,这在相当程度上表明,钢铁市场还是有需求的。中国作为生产钢铁产品高效率的国家进行去产能工作,而一些钢铁生产低效率的地区却在增加产能,那么这从整个世界的市场来看就是一种逆向淘汰。”
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强调,在滨海边疆区建立的冶炼厂将是高科技生产,基于环保方法通过电炉熔炼制造产品。倘若的确如此,那么就没必要害怕:俄罗斯的确需要远东发达的工业基地和新的就业岗位。而一旦实现电炉熔化,那么生态风险也会降至最低。
更多"中国的钢铁产能在大量往俄罗斯转移"...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华兰生物(002007)
投资亮点 1 2017年12月22日公告,公司实控人安康于12月21日增持公司51.9万股,占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