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社会融资 投资者要看到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滞后性特点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资本加快进入文化产业,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其中,上市融资成为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77家文化企业在沪深两地资本市场上市,总市值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 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的热潮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找到了文化企业信贷投放的商机,竞相以各种信贷模式大举进军文化传媒市场。从银行贷款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银行对于文化企业自身经营、运作的干预也较低,因此成为文化企业融资来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不过,也应看到,对一些中小型文化企业来说,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有一些难度,但由于其成长性良好、经营运作过程灵活以及市场化程度高,较容易受到VC/PE的青睐。对于成长期的文化企业来说,引入VC/PE除了可以吸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外,还能引入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各类型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1350亿元。 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文化产业投资热,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表示需要冷静看待。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李湛军就表示,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其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一致。由此,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往往具有滞后性,不会像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够马上让投资者见到回报。 李湛军指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要从4个角度来加以考虑:第一,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形成了没有?如果没有,那么投资能不能帮助其形成盈利模式?如果形不成盈利模式,那投资回报率就不可能看到;第二,文化产业是否已经形成了市场经营效果?如果没有,那么投资就应该帮助其去创立市场核心竞争力;第三,文化产业具备不具备未来的发展前景或规模化的生产?如果不具备这些影响力,那么就应该通过投资的大小来体现对它的取舍;第四,我国很多文化产业长期以来实际上是事业体制,所以它有一个机制体制的转型问题。在投资这个问题上,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帮助文化产业去掉行政化,去掉事业机制的运作模式,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如果体制机制不改变,还延续过去的模式,那么投资即便有回报,也不会实现最大效益。
上一篇:汽车业反垄断“动真格” 并非针对外企
下一篇:起底中国油价:一桶油的传奇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