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家停牌国企憋大招:国企改革“八仙过海”(3)
盘活资源 消减“冗余股权” 国资改革呈现新看点
2016年国资国企改革精彩纷呈,各地国资的“资源盘活”无疑是鲜明的主线之一。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国资资源盘活的实践已经形成一个小高潮。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已有案例均揭示,这一思路将依然贯穿下一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主题之中。循着这条主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面临着更大压力和挑战的国资国企改革会迸发更多的改革动力和出现更鲜活的案例。
供给侧改革主线鲜明
临近岁末,不少*ST公司均放出“大招”。上周,*ST舜船重组方案获证监会通过,这家受资不抵债、大额亏损等问题之困的公司终于保壳有望,江苏信托“曲线上市”亦由此取得重大突破。同期,山西国资旗下的*ST煤气重组也获得证监会放行,重组后公司将获注晋煤集团旗下潜力较大的煤层气资产。另外,央企*ST黑豹发布重组预案,实控人中航工业集团计划将预估值73亿元的沈飞集团注入公司,*ST黑豹将借此转型航空制造。
这些案例集中出炉绝非偶然。无论是地方国资还是央企,在其“挽救”绩差公司的背后,是对盘活资源的共同诉求。*ST舜船是江苏国资以金融资产置换陷入低迷的造船产能;*ST煤气是置出原煤等业务而切入煤层气领域;停牌中的重庆钢铁则是置出钢铁资产,获注整合后的渝富集团相关资产。显然,国资国企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压力,一方面迫使其将主业不振、不符合经济转型趋势的上市平台落后产能置换出去,另一方面将现有符合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业务与上市公司对接并“送上一程”,同时亦可激活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这种资源盘活流转,无疑是2016年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主旋律,而且在2017年亦值得期待。
另一种盘活思路与之类似,即国资系统“出让”壳资源。尽管在此轮国资国企改革发端时,即有隶属于上海国资的飞乐股份让壳的案例出现,但此后这方面的案例并不多见,唯有今年开始才出现了多发迹象,例如新疆城建、河池化工、ST狮头等均成为此中典型案例。细数上述易主的国资系壳公司,其分布于基建、化工、水泥等领域,主营业务多属于过剩产能或已被淘汰,有些公司明显已经步入“绩差”行列或者多年在盈亏线附近挣扎。而且,其中不少公司符合“小市值”特征,容易“脱手”,或许是其被率先易主的原因所在。
二次重组、“混改”有看点
“说起国资盘活资源,往往市场第一落点只关注让壳或者一次资产注入,但对于已经是上市公司的企业或者已经完成核心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而言,盘活资源也大有可为。”一位接近国资的分析人士表示。
尽管一些大集团已经拥有了上市平台,但依然存在体量可观的未上市资源,如何提高证券化率是一个重要命题。典型的案例是,上海临港借壳自仪股份之后,资本运作不断,其推出的购买实控人旗下浦江公司所持浦星公司100%股权及双创公司85%股权的方案不久前已获证监会放行,而且公司同时还将配套募资引入国有资本、PE和外资,成为大集团获得上市平台后进行“二次重组”、不断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典型。
另一容易被忽略的领域就是“二次混改”。对于上市公司此类已经实施“混改”的企业,如何在不改变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前提下,降低较高的国资持股比例,提升国资的效率,其实是诸多“走在前列”的国资所思考和关注的。尤其是在一些国资持股50%以上的公司中,国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冗余控股”,如何降低持股比例,在并不影响国资控股格局的同时盘活资产,这方面其实大有可为。
对企业而言,“二次混改”模式亦是一个激发活力和提高竞争力的机会。不久前,城投控股吸并阳晨B并分立上市的方案获批,两公司已于12月6日双双停牌着手实施方案,其资本创新再次赢得市场认可。虽然这一案例难以复制,但从中折射出国资在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手法上的创新意识。此外,已引入战投的锦江股份近年亦实施了大手笔海外并购。“显然,战投的引入对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大有裨益,会给未来公司在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等方面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而且,竞争性领域的国资公司在这方面的机会和动力会更足一点。”上述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上海证券报)
打出一连串组合拳 三大石油公司改革提速
临近岁末,三大石油公司围绕改革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包括扩大旗下公司经营自主权;拆分部分业务板块;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在业内看来,这既是低油价与严酷外部环境倒逼的结果,也是国有油企顺应国内油气体制改革趋势提前做出的自我调整。
三大石油公司改革进行时
作为国内最大的三家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过去常被喻作行动迟缓的“大象”,因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而改革动力不足。也因此,有石油圈退休高管甚至疾呼“大象再不改革就要成恐龙”。
但今年下半年以来,这几头“大象”的改革脚步突然加快。
11月2日,中石油集团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企业“五自”经营改革试点框架方案》及《东方物探公司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方案》,宣布对装备制造企业试点下放经营自主权,对东方物探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
11月25日,中石油集团又在北京召开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动员视频会,对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11月24日,中海油总公司披露,截至10月底,共完成10家子公司的“压减”任务,全资控股公司数量也已由649家降至639家;而在未完成的120家“压减”企业中,已有44家进入方案实施阶段,65家进入方案制订阶段,10家进入研究阶段。
此外,中海油旗下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今年已先后尝试开展员工持股分红试点、面向社会公开竞聘职业经理人。
12月1日,中石化集团在京召开改革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改革目标包括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理顺管理关系、着力完善产业发展机制、着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具体措施有:促进上游业务走出困境;完善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机制;完善炼油产业链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业内看来,三大油内部改革在年末同时提速并非偶然,是长期低油价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合力的结果。
受持续低油价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三大石油公司的上游板块已全面亏损。三季报显示,中石油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4.4%;中海油收入同比下降了15.2%。
“之前公司已经号召广大员工要做好过难日子、紧日子、苦日子的准备,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来形容目前这种低油价的状态。”大庆油田一位管理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
与此同时,来自体制外的挑战正越来越严峻,不少民营油企开始用高薪从国企挖人。
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西部省份有家实力雄厚的民营油企到公司来挖人,开出的工资起步价是后者现有工资的三倍,而且“人家HR能拿到你的工资单”。
“过去高油价时期,石油央企薪酬涨幅受国资委控制,在连续三年盈利标准达到后每年可递增2%,但只要有一年完不成就没法涨,还要降。相比之下,民企的薪酬制度要灵活得多。”该人士说。
改革决定企业命运
“石油巨头的内部改革首先还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毕竟行业仍处在寒冬期。同时,这也和油气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相关。”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对上证报记者说。
他认为,中石油之所以要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就是为了配合国家对天然气业务“管销分离”的改革要求。
此前,业界对石油巨头公平开放中游管道的呼声强烈,国家发改委则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改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中石油此次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代表了正式拆分天然气销售和管道业务的开始。
在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动员视频会上,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徐文荣表示,推进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变革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集团公司天然气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至于装备板块下放经营自主权,其实就是从过去的集中管理向充分放权的转变,以增加下属企业活力。”董秀成说:“中石化当初对销售板块进行混改也是这个目的。”
他表示,之前那种总部机关“一竿子插到底”、下属企业没有多少自主权的状态不可能做到灵活高效,改革是必然。
“随着油改方案正式出台,估计三大油明年还会有针对性的举措推进改革。”董秀成说。
事实上,两大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已在不同场合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在讲话中称:“深化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要让大家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会有长痛’的道理,引导大家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激发‘我要改革’的内生动力”。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企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公司会继续做好企业改革工作,用改革应对低油价环境。
“中石油对改革积极,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发展好公司很有信心。”王宜林说。(上海证券报)
国企改革攻坚落地年 A股投资图谱解析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一年多来,国企改革已全面铺开。特别是在2016年下半年,地方和中央国企改革均取得进展。在A股市场上,概念投资也是如火如荼。
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市场普遍解读为国企改革将更上一层楼,进入改革落地的攻坚期。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将作何应对,才能更好地分享这场主题投资盛宴,《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业内权威人士,为读者描绘出一幅2017年国企改革主题投资的蓝图。
国企改革获政策定调
2015年出台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和多个省市国改方案后,2016年以来国企改革围绕着加速“落实”展开。在这一年中,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突破,与深化国企改革有关的配套文件相继出台;年初提出的十项改革试点,过半都得到落地。
2016年12月9日,国资委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国资国企改革有关进展情况。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快央企兼并重组步伐,央企数量有望从目前102家继续减少至百家以内。其还表示,十项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在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方面,已确定了10家试点的中央企业三级子企业名单。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在改革中的位置做了一个明确的定调。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对此,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解读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2017年是步入“深化之年”,随着经济企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2017年工作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任泽平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是深化之年的重点、亮点。去产能将深入推进,面对治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等,这进一步增加了行政化手段和市场化兼并重组相结合的紧迫性,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转型升级。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根据新发展阶段将有新内涵。
任泽平进一步表示,股份制改革和传统行业兼并重组有望加快,地方国企改革有望取得新突破。
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也释放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号。
对此,任泽平认为,“这表明中央把混改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类似联通的混改方案有望在其他行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股票市场方面,2016年则可归纳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这表明未来股票市场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比如IPO提速、助力国企混改、传统行业兼并重组、债转股等。”
与A股关联性高
回顾2016下半年,7月五项试点落地和上海“国改”、9月底宣布混改试点,在A股市场上都引发了资金追捧,出现了好几波的投资机会。
具体到国企改革的实施,A股上市公司也是各显神通,其中,二级市场最常用手段为增发,重大资产重组最多,员工持股有待增加。国企改革对相关国企的股价影响也很明显,其中重组影响最大。例如山东黄金、河北宣工、ST珠江、沙隆达A、渝三峡A、新疆城建以及武钢和宝钢的整合等便是典型案例;此外,员工持股也有积极影响,这方面的案例包括燕塘乳业、驰宏锌诸等。
申万宏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认为,这轮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结合将非常紧密。在一级市场方面,通过产业基金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进行资本运作;二级市场方面,各地有望设立国企改革ETF,将流动性差的国有股权转换为流动性好的ETF,更多退出渠道;员工持股和引入战投将遍地开花,理顺国企、高管、员工的利益关系。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有重组预期的个股,未来半年将陆续公布的央企10家、各省10家员工持股试点的个股预计表现较好,股权激励公布时有交易性机会。
任泽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改革会是2017年的投资主题。从阶段上看,国企改革当前处于从方案的准备期到落地的攻坚期。投资路径上,国企改革存在三个突破口,一个类似中国联通股份制改革;一个是行业的兼并重组;一个是地方国企改革。(每日经济新闻)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更多"53家停牌国企憋大招:国企改革“八仙过海”(3)"...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宜通世纪(300310)
投资亮点 1.公司的通信网络工程业务主要为运营商建网初期提供选址技术支持,及建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