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债券基金发行火爆的同时,债券人才也成为机构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债基扩容太快,“新人3年就当债基基金经理”的现象已不鲜见,一些在牛市转投股票的“原债券人才”更是后悔不迭,打算回归本业。银行、信托等机构从基金公司挖掘债券人才也加剧了这一人才荒。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公告的债券基金经理离职达15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25%。不过,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士表示,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债券人才流动的增速。“实际上,债券基金经理都属于稀缺资源了,不少基金公司已经瞄准了资深的债券研究员,一般有3至5年的债券投资经验,这些人一旦挖了过来,在新公司短时间考察后就能上岗接任基金经理。”该人士说。
不仅如此,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中,债券人才的培养计划也增加不少。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有近10家基金公司向债券类人才抛出“橄榄枝”,招聘职位包括债券基金经理、债券研究员、债券基金经理助理、专户债券投资经理助理、债券交易员等。上海一家猎头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来自基金公司的债券人才“订单”近日增加不少。
业内人士指出,导致“人才荒”的直接原因,就是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发行大提速。通道制审批和市场震荡带来的避险需求,导致基金公司发行债基速度加快,因而让人才瓶颈凸显出来。事实上,债券人才的短缺早现端倪。今年上半年,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就曝出了稀罕事,一位刚刚担当基金经理助理仅3个月的“新人”被火线提拔为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在业内,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债基和货币市场基金、且一拖多的现象也不鲜见,即使大型基金公司也是如此。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上一轮牛市行情中,一些不甘寂寞的债券投研人员转投股票部门,损失了不少本应有的债券人才储备;一些基金公司本来就重视股票型基金,认为“打品牌、拼业绩主要靠股票基金”,而发展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品种只是出于完善产品线的需要,因此就出现“人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只有紧急挖来熟手,这也加速了债券人才的流动。
此外,有分析人士称,银行、信托、券商对债券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其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加剧,也间接增加基金公司债券人才的缺口。
上一篇:震荡市中显优势 超3成混基今年以来收益转正
下一篇:竞争迫使基金公司多条腿走路 投资策略差异化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