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资料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十二五”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社会结构方面能否形成一个“中间阶层”
在当今中国,随着“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及“包容性增长”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学理论中的“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的判断也已经得到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四个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的绝对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了拾级而上的希望,可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
通常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应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属于中间阶层,富裕阶层大约占10%~15%,劳工阶层占10%~15%,社会底层占10%以下,这样“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
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发现,衡量中间阶层的标准大致应包括收入和财产、职业声望,以及自我认同等三个方面。
在物质财富方面,“收入中等,宽裕有余”是中间阶层的基本追求。中间阶层的收入中等,并以其消费的方式和财产的拥有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有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是中等阶层的显著标志,因此中等阶层也称为中产阶层。其实,这个衡量尺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为之努力的“小康”生活水平应是异曲同工,或者说,“小康”生活水平其实是中等阶层的中国式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财产是收入的积累和固化,拥有财产对于中等阶层的形成很重要。
在职业声望方面,在当今社会,首先在乎的是职业的稳定性,因为由职业获取工薪收入,迄今为止仍是大多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是社会的评价,一般而言,因为知本的崛起,“凭本事吃饭”的知识分子或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会得到青睐。因此,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在自我认同方面,由于中等阶层意味着一种个人和家庭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形态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进而形成一种时尚。不但在发达国家,而且在一部分发展势头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大众都热衷于跻身于中产行列。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认同率达到60%~70%,中产阶级认同率高,说明一个社会在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上进,公众觉得有奔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等阶层在中国也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社科院的陆学艺教授研究指出,如今中国的中等阶层能占到23%;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是18%。陆学艺教授曾期望中国的中等阶层能够以每年1%的幅度增长,现在看来,这个期望正在变成现实。依此推算,“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中产阶层能够占到总人口的28%,努力一下,达到30%以上。这就为2020年中产阶层达到40%甚至更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万众期盼的社会分配政策的调整,上述社会流动的前景可以说是一个有望实现的“中国梦”。
然而,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发展15年。从社会结构的视角看中国社会,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其实与此直接相关。
社会学理论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亦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但中国的中等阶层在这方面显然还显得较为稚嫩。然而,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这应该是人们所期待的“公民意识”的觉醒,尤其是80后年轻一代中等阶层的作为。
上一篇:学者称外资企业拿走中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利益
下一篇:专家称10月CPI再创新高 同比涨幅或达4%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