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背景下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加快转型
新华08网北京3月22日电(赵为 李宇鹏)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20余年的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都在面临着转型。如何调整开发区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并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开发区发展面临转型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发展必须转方式,转方式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
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在其20多年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区如何适应这种巨大的变化,调整增长模式,成为了各级开发区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学者关注和求索的问题。
我国早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强调“三为主”,即以引进外资为主,兴办工业项目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其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解决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土地的滥用、科学规划思想的缺乏、经营模式的单一和粗放严重阻碍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成本优势逐渐稀薄的形势下,开发区的定位、目标和招商引资对象需要实现多元化,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在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趋势下,各级各地的开发区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借鉴外部经验实现创新升级
事实上,一些地区的开发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做出了尝试。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作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在十年的时间里,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借鉴新加坡经验,请其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区的开发和经营管理,同时坚持经济政策不动摇,保证开发区合作机制顺利实行并推广,实现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国互惠共利。
在日前在京举行的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投资说明会上,相关人士介绍说,正是由于借鉴和发展了新加坡发展经济、城市建设和公共管理的一整套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才能够以年平均50%左右的速度猛增,成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之地。
专家指出,开发区可以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创新体制机制,有选择性的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培养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开发区的升级和转变。
在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借鉴国际通行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原则、方法,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超前规划,不随意改动规划。第二,推动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立网络化的职业介绍系统、专业化的就业培训系统、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系统、法制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程序化的评价反馈系统。第三,提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建立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第四,出台保障开发区投资环境优化,企业自主规划发展等制度和措施,保证开发区企业高效发展。
——开辟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可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开发区不仅承担着经济上先行先试的任务,还需要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专家表示,经济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可以发挥很积极作用。开发区给各地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外向型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更为开阔的外部市场空间,对那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无疑可以使他们进一步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同时,开发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扩大了商品和服务市场范围,增加生产要素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空间,给各合作方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以苏州为例,苏州突破行政区划,促成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北部的开发中心相城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据介绍,苏相合作区实现两区的资源共享,并主要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的资源、品牌效应。以“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发挥园区、相城两区各自优势,共享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管理的体制和政策,复制中新创投、邻里中心等园区在过去发展中的成功案例。苏州市对此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其“审批权限”也将延伸到此。
相城区委书记曹后灵表示:“园区、相城'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既把园区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体制优势放大到周边地区,又把相城区相对宽松的资源腹地优势转化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开发的模式,无论是从总体规划、政策还是开发经验等各方面,突破了以往扩建或者经济层面上的共建,为未来开发区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借鉴样本。
上一篇: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动接踵而至 保护主义升温引关注 势头亟须遏止
更多"转方式背景下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加快转型"...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