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近日,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纷纷发布对明后年的经济展望和预测。总体判断一致,未来将呈现经济增长和通胀齐降的态势,但在二者下降的幅度以及谁会降得更厉害上有争议。争议背后的实质问题是,“防通胀”还应不应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要务,前期名义稳健实际偏紧的货币政策要不要转向。
争议归争议,大部分人在政策建议上出乎意料的一致,“未来不确定性太多,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即政策进入所谓的“观察期”。此情此景,不知是经济运行变幻莫测,还是经济学家的无奈。
通胀导致经济社会紊乱,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就业,二者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若未来发展符合预期,那么通胀下行是好事,经济增长放缓却令人忧虑。
目前真的值得像以往那样“条件反射式”的忧虑吗?到底谁在忧虑?应该忧虑什么?有人得出经济即将大幅下滑乃至“硬着陆”结论的直接依据是,温州、鄂尔多斯发生的企业主“跑路”、“自杀”现象。若大部分企业都“活不下去了”,应该伴随出现农民工大批失业、返乡的现象,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我们曾有过这种体会。然而,目前尚未观察到这种情况。
实际上,“跑路”事件与其说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后果,不如说是“小规模的资产价格破灭”。这与政策有关。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银行体系释放的天量信贷“吹大泡沫”;在中国领先全球触底反弹后,又在通胀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货币收缩政策和一系列行政手段,结果物价没下来,好像先把“泡沫”戳破了。目前真正陷入忧虑的正是“不务正业”、“吹泡泡”的“企业主”,因为,“击鼓传花时,鼓即将响,花却不知落谁家”。
能否将泡沫破灭诱发的连锁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的确值得关注。然而,真正令人忧虑是,经济出现了“去实体化”、“去产业化”现象。当所有人都热衷“炒贷”、“炒楼”甚至“炒大蒜”时,经济迟早要出问题。因此,对泡沫一定要痛下决心去挤,而不是非要等泡沫破了才承认泡沫存在。
在分清面临问题的本质后,对经济增速的略微下降可能就不会太纠结。事实上,这种调整反映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内生动力切换,“病人去了拐杖自己开始走路”,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局面还较为有利。年初以来,企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苦不堪言”的背后,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低端劳动力供求紧张,意味着传统的就业压力有所减轻。
因此,通胀下行、经济下滑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失业冲击,短期内无大忧,但中长期“陷阱”不少。过去的政策之所以常常陷入“两难”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存在深层次矛盾。现在我们真正面临的都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绝非短期“扛一下”就能应付过去。
“急症治好后,该治慢性病了”,应抓住目前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顶住压力铲除滋生泡沫的土壤,为应对中长期挑战布局,化解一些不得不过的“坎”。仅仅关注眼前问题,“感觉不舒服就吃药”,不仅经济机体有了“抗药性”,真正遇到问题时政策也再没有“辗转腾挪空间”,可能又会陷入新一轮窘境。 (郭洪海,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文中所述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上一篇:陕西城乡居民老保“一体化”应重视三大问题
下一篇:跨国企业裁员潮波及中国 遭“铁饭碗”文化挑战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