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未来1亿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讲小城故事”
国家人口计生委9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 1亿人以上。
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3大都市圈以及哈长、闽东南等18个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区将继续其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历史使命,并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外,都市圈、城市群覆盖地区以外的1千余个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吸纳新增城镇人口3000多万,约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 39%。无疑,在未来十年中,劳动力彻底转移、城镇化扎实推进的美好前景,将通过“小城故事”娓娓道来。
小城市和小城镇地位的日益凸显,一方面因其具有通常所说的生活成本低、交通交往便捷、就业门槛适中等优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城市美”的观念的变迁。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的阶段,基于人类对自然的屈从与敬畏以及经济基础所限,于广阔天地间拥有一小小茅舍便足矣,“以小为美”自然成为当时城市美的主流;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影响,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人们坚信城市“以大为美”,即便在今天的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规划中,依然承袭着“宽马路多车道、高楼大厦、立体交叉”等“大”美学思想;如今,到了生态文明阶段,人们开始反思盲目求“大”所导致的效率低下、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新理念,“小的也是美的”的思想也重新回归并深入人心。
国家政策的助力,更让“小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是缓解东部沿海大中城市环境容量压力、优化全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有效途径。
虽然有政策、有机遇、有优势,但“小城故事”并非预想的那样完美流畅。国内外部分经济学家对于“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质疑不绝于国家人口计生委9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大都市圈以及哈长、闽东南等18个城市群和城市化地区将继续其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历史使命,并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外,都市圈、城市群覆盖地区以外的1千余个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吸纳新增城镇人口3000多万,约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39%。无疑,在未来十年中,劳动力彻底转移、城镇化扎实推进的美好前景,将通过“小城故事”娓娓道来。
小城市和小城镇地位的日益凸显,一方面因其具有通常所说的生活成本低、交通交往便捷、就业门槛适中等优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城市美”的观念的变迁。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的阶段,基于人类对自然的屈从与敬畏以及经济基础所限,于广阔天地间拥有一小小茅舍便足矣,“以小为美”自然成为当时城市美的主流;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影响,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人们坚信城市“以大为美”,即便在今天的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规划中,依然承袭着“宽马路多车道、高楼大厦、立体交叉”等“大”美学思想;如今,到了生态文明阶段,人们开始反思盲目求“大”所导致的效率低下、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新理念,“小的也是美的”的思想也重新回归并深入人心。国家政策的助力,更让“小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是缓解东部沿海大中城市环境容量压力、优化全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有效途径。虽然有政策、有机遇、有优势,但“小城故事”并非预想的那样完美流畅。国内外部分经济学家对于“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质疑不绝于耳,他们指出,“小城”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远离大城市,必然缺乏吸引力,难以形成产业聚集及产业配套,就业机会有限,即使靠政府投资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也难得到有效利用,轻则浪费资源,重则沦为“空壳城市”。经济学家的观点至少说明,违背城市发展规律,脱离市场,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向“小城”倾斜配臵资源,结果将事与愿违。加之当前劳动力的转移更趋于理性,“小城”又该如何肩负自己的使命、讲述自己的故事呢?
“小城”就要小开发,精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之所以要小开发,精建设,就是要保存“小城”的个性和特色,避免大拆大建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千城一面,将“小城”的固有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求“小而全”,但求“小而精”,通过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优质人居生存环境来吸引外来人口。目前,很多小城市和小城镇都放宽了落户条件,除此之外,更要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实现精细化、动态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在产业布局方面,应从城市所处的大环境、大格局着眼,依托大城市,注重协同互补,避免恶性竞争。东京大都市圈的产业布局可供借鉴,其整体产业布局呈现明显的圈层特征,半径10公里以内的圈层是东京城区,以金融保险业、出版印刷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商品零售业以及交通物流业为支柱产业;半径10-60 公里之间的圈层是东京的近郊地区,以轻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并凭借与东京的地缘优势,强化物流枢纽功能,向东京城区及周边县域提供生活必需品;半径60-160 公里之间的外围圈层,则以大型机械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在飞机、汽车制造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一产业布局给东京方圆160公里范围内的县域(基本相当于小城市或小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机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比之下,国内的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的发展方面,要么就是遍地开花,要么就是就单调单一,自然难以吸引外来人口就业。
总而言之,小城,千万不要在城镇化浪潮中迷失方向,参照大都市的样子亦步亦趋,保持个性、扬长避短,讲述自己的故事,“小城”终将走上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再到“以凤引凤”的良性循环之路。
(陈谊娜,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文中所述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更多"应对未来1亿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讲小城故事”"...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