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价改革内外对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昨日在《求是》杂志撰文称,由于推动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走高的因素仍将发挥作用,今年农产品价格上行的压力较大,全年物价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前2月,CPI涨幅均为4.9%,较今年全年CPI控制目标4%高出0.9个百分点。目前不少券商预期3月CPI可能再度破5%。
中国的价格改革为什么不能像联邦德国、日本、韩国那样采取快速到位的方案,而必须花较长时间来解决?其根本原因是:
1、中国物价改革的难点之一——农副产品价格将长期呈上涨趋势,这和联邦德国、日本等情况不同。中国城市居民和干部、职工最关心的“菜篮子”问题,将需要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原因是:
格以及第一线工人的工资、知识分子工资却远远低于世界市场,这就造成了人们千方百计想出国带回几大件。与此同时,中国的农副产品、水产品、初级产品、原材料等大批外流,中青年工人,知识分子大批外流。此外,虽然现在有外汇调剂市场,但总的来说汇率还是固定的,每引进1美元产品,国家补贴约1元,如果物价改革大步走,汇率是否也放开?如果放开,则全国物价总水平将上升更快,一切产品的价格及工资都会迅速向世界市场靠拢,又会增加物价改革难度。如果汇率制度不变,则价格改革仍不彻底。民间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禁不胜禁,物价将仍是倾斜的,严重不合理的。当年的联邦德国、日本、韩国市场原来与世界市场关系密切,与中国这种与世隔绝几十年的价格严重倾斜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它们虽也扭曲、倾斜,但纠正起来,毕竟容易多了。
2.中国人民对物价改革的承受能力很弱。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人民对价格波动习以为常,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中国人对物价波动承受能力较差。物价改革说到底是各个阶级各阶层经济利益调整。实际上,这些年中国职工的工资总额及工资性收入上升还是相当快的。如上海市工资上升幅度1986年比1978年增长137%。而物价上涨指数仅为29.1%,1987年上海市工资性收入上升为12%左右,而物价上升为8.8%强,工资性收入上升幅度超过物价上涨指数。但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意见仍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收支相抵或收不抵支的人口占的比例还较大,上海市这部分人口1987年为31.7%。尤其是一些拿固定工资的中青年工人、几关事业单位干部、中小学教师、医务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意见很大,在京、津、沪新闻媒体发达的地方,反映尤为强烈。加之国内政治形势也时而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样,物价改革“一步到位”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就都不存在了。
3.国际援助可能性极小。联邦德国、日本、韩国的物价改革的快速到位得到了美国政府经济上的巨大支持,如日本,美国不仅给予它经济援助,还千方百计向它进行技术转让,让它利用侵朝和侵越战争机会倾斜式高速发展化工工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中国国家大、人口多、困难严重,加之西方发达国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不同,不可能获得重大经济支持,要凭藉自身力量来完成改革,难度就会大得多。
4.政治背景不同。当物价改革快速到位的狂风席卷过来时,联邦德国、日本、南朝鲜成千上万失业工人曾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游行示威,遭到美国驻军的严厉镇压;军事高压制造出一个价格改革所需要的稳定的政治局面。但中国决不能依赖这种手段。 总而言之,价格改革绕不过去的,尽管困难重重,仍非搞不可。但不能采用过快过急的方案,应该在深化企业改革,加速承包、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尤其是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在对近万亿元居民储蓄采用卖股票,房地产商品化等分流措施后,一步一步地放开价格。企业内部的改革完成了,产品大量涌现了,供不应求局面改善了,物价改革也就会顺利完成。人们只有紧紧地拉住其“缰绳”,加快企业内部改革,两者才会最后成功。 巴山蜀水好风光 (1)人多地少的局面日益严重。联邦德国、日本等都已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处于零增长和负增长的状态之中,而中国新的一轮人口增长高峰正在到来,自1985年起,每年出生2000格以及第一线工人的工资、知识分子工资却远远低于世界市场,这就造成了人们千方百计想出国带回几大件。与此同时,中国的农副产品、水产品、初级产品、原材料等大批外流,中青年工人,知识分子大批外流。此外,虽然现在有外汇调剂市场,但总的来说汇率还是固定的,每引进1美元产品,国家补贴约1元,如果物价改革大步走,汇率是否也放开?如果放开,则全国物价总水平将上升更快,一切产品的价格及工资都会迅速向世界市场靠拢,又会增加物价改革难度。如果汇率制度不变,则价格改革仍不彻底。民间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禁不胜禁,物价将仍是倾斜的,严重不合理的。当年的联邦德国、日本、韩国市场原来与世界市场关系密切,与中国这种与世隔绝几十年的价格严重倾斜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它们虽也扭曲、倾斜,但纠正起来,毕竟容易多了。
总而言之,价格改革绕不过去的,尽管困难重重,仍非搞不可。但不能采用过快过急的方案,应该在深化企业改革,加速承包、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尤其是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在对近万亿元居民储蓄采用卖股票,房地产商品化等分流措施后,一步一步地放开价格。企业内部的改革完成了,产品大量涌现了,供不应求局面改善了,物价改革也就会顺利完成。人们只有紧紧地拉住其“缰绳”,加快企业内部改革,两者才会最后成功。
上一篇:专家狠批国内银行业的暴利现状
下一篇:本周财经评论TOP10精选
更多"中国的物价改革内外对比"...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