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遭遇多重“成长烦恼”(2)
政策扶持不应盲目
除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另一个短板是产业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变味”,导致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以LED照明行业为例,多年前政策就开始扶持LED照明产业,在政策刺激下,行业新增了很多产能,但是由于缺乏研发实力,造成现在低端产能过剩的状况。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深圳规模LED企业约有4000家,而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0多家中游封装企业、3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倒闭。LED企业倒闭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深圳,而是行业共性问题。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说:“政策没有支持基础的研究开发,支持的都是‘炒作’,甚至只要投资LED就给资金。政策不应当干预企业的投资,而应让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现在企业投资找政府而不找专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这类情况,郭戎说:“某些地方确实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位一体的关系,这‘三位’必须通过‘一体’来实现,既只能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一些地方过于急功近利,特别是这些地方的政府之手已经越位,但在该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又往往严重缺位,从而使政府的意志替代市场的意志。如果用这种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会回到老路上,得到老的结果,难以改变全球分工格局。”
“简单地招商引资,等待国外技术的引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大家都想着去赚简单的钱,而不是啃硬骨头,就会带来上述的盲目投资。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确实从技术起点上已接近或完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然而,只吃‘快餐’的行为会导致自主技术被压抑,结果是,又走上一条别人做技术源头和附加价值高的环节,你只能把产业末端拿来,被锁定在低端环节上。”他说。
据媒体报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的社会总投资规模达到10万亿元。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研发的投入超过1万亿元,产业化的投入应该是研发的十倍甚至百倍,因而实际投资规模应不止10万亿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规划的发布,能否换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发展,关键在于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方向比较明确,主要是抓两头,一是研发方面,通过大量的科研计划、科研项目对竞争前技术研发(竞争前技术研发是一种基于能应用于未来商业或为特殊的商业原型所进行的早期非常不确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进行支持,研发的主体是企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由政府组织研发;二是启动市场,新兴产业被市场接受的程度比较低,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差,需要政府首先来应用、示范,进一步拉动全社会的消费。”赵刚说。
创新障碍需要破除
专家一致认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正在阻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些国内外制约因素,应当予以破除。
从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内因素看,关键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要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正是这一点上,暴露出我国体制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往往不能在国家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体制问题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赵刚认为,如果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但是成效却不明显,还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
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如下表现:比如统筹协调的能力不足,很多部门在管研发,有军口和民口,民口中还有中科院、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科研经费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存在低水平重复投资的情况。再比如,在扶持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不对等的情况。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处在同一个技术水平线上,前者只是在规模生产、垄断经营方面有优势。此外,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需要结合得更紧密,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更贴近社会的需求。目前做基础研究的不基础,做应用研究的不实用,这一情况比较普遍。行政化导向,导致科技工作者的出路就是要当官,风气比较浮躁。创新的文化不允许失败,导致每一个课题结题都声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郭戎表示,中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已经突破了现有的体制、政策给它的空间。比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缺乏足够的兴趣,同时还在收购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其新技术封冻起来。这并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从影响自主创新的国外因素看,外资企业正在中国攻城略地,抑制中国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这更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政府部门也应当有所作为。
郭戎表示,外资企业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抑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进行很多战略技术的并购,之后继续培育或者封冻起来;二是在中国企业把某个产品刚做起来的时候,利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大幅度降价,进行不正当竞争。这些目前尚没有引起相关方面足够的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作为。
科技金融结合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完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目标?科技部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给予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回答。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若干意见》把握住“全球孕育新一轮创新竞争高潮”以及“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两个基点,认为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需要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实际上,无论是抓住新技术革命浪潮为我国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抑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三个方面紧密相关,必须依靠量更多、质更优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为此,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技术要素和资金要素的有机融合,带动相关创新要素向市场主体有效集聚。
在若干长期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领域,未来重点任务可以分别概括为如下四点:
培育和发展高质量创业投资。我国创业投资总量、增速与投资活跃程度虽大有提高,但还存在投资阶段偏后,对于技术风险承受能力偏低以及增值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要。鉴于此,《若干意见》要求政府引导机制加快转型,从引导“量”到提升“质”。
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机制。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启动之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原科技贷款演变为多种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若干意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全面加强合作,增加国家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科技工作领域信贷总投放量;鼓励科技部门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信用体系,设立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业务补助基金等,鼓励银行扩大服务范围;创新监管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差异化的考核机制等。
加快推进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不同技术性质、创新密集程度和经济规模的科技企业,所需要的资本交易机制明显不同,加快资本市场的分层化、专业化将成为必然选择。
积极推动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保监会和科技部试点了一批科技保险险种,在此基础上,《若干意见》提出,“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资等支持科技发展的方式方法。支持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以及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
更多"战略新兴产业遭遇多重“成长烦恼”(2)"...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