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应对寒冬“化危为机”的“赛维路径”分析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拥有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生产销售的光伏全产业链的赛维,也在二三季度出现亏损,并因资金链压力而出现破产保护传闻。然而2012新年伊始,赛维却动作频频。
1月5日,我国光伏龙头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国家开发银行批准了其总产能为8兆瓦的两处太阳能电站15年的项目贷款,这两个电站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为赛维LDK全资所有。同时,国开行还批准了赛维LDK拥有其大部分股权的Solar Power有限公司为期2年的建设融资。
此前1月4日,赛维LDK还宣布已通过其德国控股有限公司,与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Sunways AG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将取得Sunways AG法定资本增加后约33%的股份。在增资活动中,赛维LDK通过现金及以实物偿付方式总共将认购Sunways AG发行的579万股新股。
赛维意欲何为,缘何大举扩张?新华社记者深入赛维LDK调研发现,寒冬中那些敏锐的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嗅到了冰雪覆盖下的机遇。公司放弃冬眠,坚持冬泳,发奋冬训,让人们看见了光伏产业被“阳光照亮的未来”。
——“5美分的秘密”掀起“成本之战”
占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近70%的欧洲遭遇债务危机削减光伏安装补贴,而第二大市场日本由于遭遇地震,需求减缓。与此同时,美国、印度等国家相继向中国光伏发起“双反”调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延伸至新能源领域,更让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分别下跌了超过50%、57%、55%和31%。因此,来自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挑战,被彭小峰称为当前行业和企业的“最大困难”。
对此,赛维首先打响了“成本之战”,通过降低成本来“对冲”价格下滑。作为赛维最早、也是最大的业务——多晶硅片,其每瓦非硅成本从2011年初的0.23美元降低到目前的0.18美元。这5美分的成本来之不易,却收效巨大。对于赛维今年2.8GW的生产量来说,单就多晶硅生产就将降下1.4亿美元的生产成本。
硅片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德林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车间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了精益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减少浪费,来创造价值。随后,他又领着记者来到硅片生产车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读着这“5美分的秘密”。
在铸锭一部四号厂房门口,有个《精益管理知识宣传栏》和《管理看板》,“精益化管理”、“六西格玛”等管理学名词赫然在列。车间主任邹江华说:“以前生产数据报过来就报过来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这些数据都写在看板上,想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就可利用数据分析方法正反去推,查找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原来我们都是坐在办公室,机器出了问题才下来。现在一天8个小时待在车间,机器出问题能及时发现”,正在铸锭炉前读取仪器表的设备安全主管连丽雄说:“技术人员下到一线,使得车间停机、待机时间变短了,也就从时间上抢下来一点点成本。”
在坩埚区,付德林指着一个坩埚内薄薄的一层涂料说,这是用以阻隔硅锭和坩埚的氮化硅粉末,铸一个锭需要大约400克。以前硅片市场价格好的时候,赛维每铸完锭、氮化硅连同坩埚一起丢掉了。现在市场价格低迷,这些粉末都要回收再利用,全厂使用的氮化硅有大约一半是循环使用的。别看这薄薄一层粉末,因为赛维一年要用2万多个坩埚,实际上通过回收可以省下几千万元。
“为了降低这5美分的成本,赛维全公司从人到机器每一个环节的潜力都被激活。”付德林说,一些国家为了搞贸易保护,指责中国的光伏企业低价倾销,获得了政府补贴,实际上完全不是这回事。他说:“我们的低成本是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他还透露,2012年,赛维硅片的非硅成本还可继续下降至0.15美元/瓦。
“我们产业链的成本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在全世界晶体硅领域成本已经是最低的之一。”彭小峰说,“成本之战”不仅仅只在硅片一个环节上打响,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光伏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赛维每一个环节都做着同样的努力。“只要产品价格一旦稳定下来,我们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事实上,“成本之战”已从赛维车间生产线进延伸到了管理层白领的办公桌上。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期的《赛维报》上刊登了一则通知:为响应“拼市场降成本”的号召,从109期起,稿费标准从60元下降到40元……赛维公关部新闻主管廖淑艳还告诉记者,在这个冬天,公司还专门出台规定,气温8摄氏度以上不开空调。
——行业寒冬“倒逼”企业“产业转型”
但“成本之战”的“战果”,仍难抵消被价格下跌的压力。“2011年我们的产销额几近翻倍,但由于价格下滑超过50%,所以企业效益仍在大幅下降,以致公司在2011年二三季度出现亏损”,彭小峰表示。
长期的能源危机,预示光伏需求不灭。但在市场纷纷传言光伏企业倒闭潮背景下,哪些企业能挺过冬天,如何防止在春天到来之前倒下?人们也在问赛维。对此,彭小峰说,2011年赛维利用市场价格低迷的“机会”,“倒逼”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上进行了积极布局,提升持久竞争力。
首先,推进生产技术进步。“特别是组件系统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基本上做到了非常领先。” 彭小峰说,应用赛维组件系统的美国加州、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发电水平目前已接近正常能源的发电水平,而“今后五到十年,赛维在我国也将逐步、大面积地让太阳能发电接近正常发电成本,为我国的光伏行业乃至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布局商业模式转型。“原来可能是卖产品,现在还要更多地专注服务”,彭小峰说,“比如提供一套电力解决方案——解决需求和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其它的融资、技术服务,让单纯的光伏产品变成一系列电力产品。”通过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阳光需求、电力需求。”2011年上半年,赛维以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公司70%股份,标志着商业模式转型跨出重要一步,这将给赛维2012年带来数亿美金业务的增加。
第三,开拓中外新兴市场。彭小峰表示,目前赛维一方面在拓展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已取得很好的成绩,逐步摆脱单纯依赖几个国家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也在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参与金太阳工程、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最近国家制定出台了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成为全球最大新兴光伏市场。他说,事实上,光伏市场在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光伏装机容量受单一地区政策影响的时代也将会过去,赛维正积极适应这一变化。
通过努力,2011年赛维的市场份额“逆势扩大”。硅料从上年的5000吨增加到1.1万吨,硅片从1800兆瓦增加大2800兆瓦,电池片从几十兆瓦增加到600多兆瓦,电池组件也从360兆瓦增加到800兆瓦。
“虽然2011二三季度公司出现亏损,但只要产品价格稳定下来,我们的市场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彭小峰甚至表示:“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赛维有望在这个行业里率先走出冬天!”
——能源危机是应对光伏危机“最大底气”
“光伏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彭小峰的自信更来源于他对光伏行业未来的信心。他说,目前,太阳能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还很低,未来只要占到10%的份额,就是一个巨大市场。美国、印度所以发起双反调查,就是由于他们对这个产业未来的发展看得很重,想保护他们本国的光伏产业。
当前的光伏寒冬何时冰消雪融?彭小峰显得既自信乐观又审慎忧虑。他认为,对赛维来说,由于产业链、技术、品牌等的优势,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有可能走过寒冬。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还将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美国国家选举、政治以及国际资金链的影响,这个冬天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那个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一个对技术、规模、品牌、成本要求更多的时代”,他说。
“但从更长期的、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光伏行业的寒冬又终将过去”。彭小峰说,从全球范围看,能源紧缺是个长期的课题。太阳能发电占全世界能源结构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未来的五到十年将达到10%。就国内而言,能源紧缺也是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上网电价政策的发布,国内市场正加速启动。2011年,我国太阳能市场增长已经达到230%,预计2020年的装机量达到50GW。
“太阳能是个利国利民利全人类的产业,但当前国内外的环境却不够宽容”,他说,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一个依靠民营资本自我运作,成长为可以与国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行业。对于一个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口逾千万的产业,对于一个在未来潜力无限的新能源产业,国家和舆论应给予更多帮扶和宽容。
“五年前,我们还是光伏领域的落后国,跟美国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在材料领域和设备领域以及技术工艺领域。如今,我们和美国技术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有些方面我们还超过了美国。”37岁的彭小峰深情地说:“五年前,我还在说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光伏发电成本接近正常发电成本。谁能想到,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产品在美国、欧洲已经和普通发电成本相当,在非洲甚至低于正常发电成本?”
针对“双反”等国际新能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彭小峰呼吁有关国家要从长计议,光伏行业对世界能源危机贡献很大,美国在光伏设备和硅材料方面的对华出口额远远高于其电池组件的对华进口额,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其自身损失更大。其次,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光伏企业应联合起来积极应对,为避免其他国家和地区跟进,必要的时候国家也要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下一篇:汽车三包再征民意意味深远
更多"光伏业应对寒冬“化危为机”的“赛维路径”分析"...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