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推广玉米品种引转基因争议 曾被农业部排除
一年前,媒体报道的“先玉335”玉米在山西导致田鼠减少、母猪绝育等生态问题,引发对“先玉335”是否转基因的身份之争。
日前,延安市农科所在当地媒体向农民推荐“先玉335”,再次引发争议。一些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志愿者发帖质疑:今年3月,农业部发布推介的玉米品种,已将“先玉335”排除在外,而地方农科所为何仍在向农民朋友郑重推荐“先玉335”?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不断有各级农业机构先后为“先玉335”正名——“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但围绕其争议一直不休。争议的背后,则是一些人士对种子安全乃至食品安全的担忧。
说法
农科所称种子通过国家审定
5月27日,延安市农科所玉米课题负责人张女士介绍了推广“先玉335”的有关情况:“自从我负责玉米课题以来,所依据的材料均来自国家权威部门和机构。从政府文件中也查不到有关‘先玉335’属于转基因的信息。同时,也没有在官方禁止推广的玉米品种中查到‘先玉335’。”她拿出数张来自中国种业信息网等官方网站的证明材料,回应了网友及外界的质疑。
就农业部在3月份发布的推荐农作物品种中“先玉335”已“下架”之说,她说,自2008年以来,农业部就没有推荐过“先玉335”。因此,今年农业部主导种子品种中没有“先玉335”属惯例,非特例。
既然农业部不推荐,延安农科所为何还要在当地媒体上“郑重推荐”呢?张女士说,这个玉米种子在当地很受农民欢迎,他们也从未在种植户那里得到不良的反馈信息。而且,在延安市推广的“先玉335”在2006年通过了国家审定。
调查
种植户对“先玉335”反映较好
5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种植“先玉335”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樊庄。玉米春播已基本结束,地里已长出青苗。询问一名正在务农的农民,当地种的是不是“先玉335”,得到了肯定回答。他说:“这个玉米在这里已经种了三年了,比普通玉米产量高,颗粒很黄,分量也重。”
记者询问,当地种植“先玉335”之后,家里养的牛、羊、猪有没有异常,比如产仔减少等。他回答说:“还没发现,没有。不过,田鼠少了。”
他的说法得到了多人的认同。不过,也有当地人认为,田鼠减少可能与周围退耕还林,耕地减少有关。因此,田鼠减少的原因是否与“先玉335”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在没有专业调查之前,尚难定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种植户几乎对“转基因”没有任何概念,而这一普遍现象,让反转基因的专家学者更为担心,因为这意味着,转基因种子在基层种植层面,不会遇到阻力。
背景
山西晋中动物异常“先玉335”染转基因嫌疑
此次针对延安农科所推荐种植的“先玉335”玉米种子的质疑,并非首次出现。2010年9月,《国际先驱导报》刊载了《谁动了它的基因》专题报道。该报记者根据晋中农民反映自从种了“先玉335”玉米后,当地出现了老鼠减少、母猪不产仔等异常的情况后,耗时4个月进行了实地调查。尽管没有得出“先玉335”就是转基因作物的结论,但总结出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出现异常的动物,几乎都吃过“先玉335”。该报记者还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上查到了“先玉335”的父本“PH4CV”,“PH4CV”的类别编号包括“800/302”。在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中,“302”即指“基因修饰”。“PH4CV”的开发包括了使用BT和HT转基因技术——这是用于商业化大宗农作物的仅有的两类转基因技术。《谁动了它的基因》刊发后,有关各方给予了回应。山西省农业厅调查结论是,“先玉335”是通过国家品种鉴定的杂交品种,不是转基因品种;报道中所反映的有关猪、羊等动物异常现象只在少数养殖户出现,而且与其他原因有关。
紧接着,“先玉335”的“娘家”杜邦公司也声明称,在中国,未经农业部批准,绝不会把任何转基因材料释放到田间。媒体所称“先玉335”的父本“PH4CV”的专利描述也是不准确的。2010年9月底,农业部一位负责人也通过一些官方媒体作出澄清,称“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品种,并表示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先玉335”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出转基因成分。
激辩
“先玉335”身份之争喋喋不休
不过,官方和商家高密度的“说明”、“声明”和“澄清”,并没有完全消解外界的疑虑,一些知名的科技界人士也加入到争论中。
支持“先玉335”非转基因的有学术打假明星方舟子,质疑一方的有农业领域的专家、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顾秀林。两人都有赴美游学背景,前者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后者则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农业和资源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农业发展、全球化和经济人类学。方舟子在其发表的《转基因恐慌》一文中认为,媒体对“先玉335”涉嫌转基因的报道缺乏科学调查和依据。同时。他还批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无定论”的观点,表示“国际权威机构都认可已上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顾秀林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杜邦公司并没有按照惯例提供“先玉335”以及父本“PH4CV”真的不是转基因的足够证据。谈到转基因技术,她认为这项技术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有风险,应当引起政府高度的重视。
山西晋中动物异常风波后,官方的解释不能说服所有人,坊间争论至今“喋喋不休”。延安“先玉335风波”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追问
“洋种子”入境 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激辩“先玉335”是不是转基因的背后,反映了质疑派更深的两个疑虑:其一,相关职能部门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农作物种植的管理是否真正到位;其二,像“先玉335”这样的“洋种子”大举进入我们的田间地头,中国的种子市场将被外国公司垄断。
针对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农业部多次表示管理是很严格的。记者从农业部官网查询到,今年2月16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就重申: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然而,近期的《南方周末》中,一篇名为“我国官方首次承认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报道却敲响了警钟。对此,郎咸平、顾秀林等学者表示了担忧。他们并不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研究,但在转基因技术对生态和人类的安全性还无法达成共识,尤其是这项生物技术被美国少数公司垄断的前提下,不严格限制“洋种子”在中国的推广,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郎咸平去年曾指出,一旦外国公司控制了中国种子市场,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粮食市场的源头,进而控制整个产业链,那时候,中国粮食的价格就是外国人说了算。即使是国内科研单位研发的转基因技术,也大多涉及国外的技术专利,并没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种子安全必然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已引起政府的重视,今年4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承认,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现象较为普遍。
专访
她为何反对转基因商业推广
顾秀林是我国农业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她曾说,转基因研究并非她的专业范畴,但她反对转基因作物商业推广。
《华商报》: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也说转基因技术存在争议,但他们说上市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到底安全不安全?
顾秀林:转基因作物作为人类食品、动物饲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至少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转基因生物本身是不稳定的,被插入的外源基因有极大的几率会发生移位、扩增、碎片化、失活、甚至突变;转基因农作物不仅会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还有很高的几率在体内合成新的生物物质,人类可能还不知道那些新的物质具有什么性质和影响?
《华商报》:作为百姓,我们更关心对转基因作物和食物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顾秀林:你说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就是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进行标注和分类管理使用。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首先,中国无法保证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安全。美国严格规定,转基因作物必须以500米隔离带同天然作物相隔离。中国农业的基本条件是种植规模极小,人口密集,在农民和农作物、饲养动物之间,不存在也不可能设立任何有效间隔,只要种植了任何转基因作物,其他农作物就无法避免被污染。其次,目前的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实施分类管理基本上不可能。因此,中国任何一种主粮、饲料作物如果转基因化,无论其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都会直接成为人类食品。其三,环保部已经承认,我国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现象,这些农作物一旦上市,跟非转基因同类作物外观是一样的,你无法区分。
《华商报》:也有人说,中国13亿人口,不发展转基因作物,粮食安全也是个问题?
顾秀林:我坚信,不采用转基因技术的世界农业,过去养活了全世界的人口,今后仍然能够养活全世界的人口;转基因农产品的不安全性,正在全面显现出来,只有维护好无毒无害的天然农作物品种,中国的粮食安全才有保证。转基因的农业应用技术绝不是合理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也不是解决全人类生存问题的方案!恰恰相反,有机、物种多样化、生态平衡的农业技术路线,才是恰当、合理、可持续的技术方案。转基因技术以开发高产良种做幌子,忽视水肥土和栽培管理、农田生态环境维护,把人的注意力引导到种子技术这一个方面,最轻的后果是误导,更可怕的后果,是洞开国门,最终使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被跨国公司掌控。
更多"延安推广玉米品种引转基因争议 曾被农业部排除"...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